國調基金:左手投資新興產業,右手解困國有企業
在投資方向的選擇上,國調基金大致可分為兩個。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國調基金一方面投資產業升級、完成新興行業戰略布局,另一方面則大量參與國企混改,為國企脫困“降杠桿”。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據媒體披露,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將參與美團IPO。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0日《南方周末》)
在投資方向的選擇上,國調基金大致可分為兩個。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國調基金一方面投資產業升級、完成新興行業戰略布局,另一方面則大量參與國企混改,為國企脫困“降杠桿”。
成立兩年后,作為全球第二、國內第一大私募股權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下稱國調基金)正變得越來越高調。
據彭博社報道,美團點評香港IPO(首次公開發行)近日開始接受投資者認購,國調基金作為基石投資者將向美團點評投資1億美元。不久前,國調基金還參與了上海電力、華泰證券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項目。
國調基金總規模為350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1310億元,由中國誠通控股集團牽頭,聯合9家央企、地方國企和金融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因其全國資背景,自2016年9月26日成立后備受關注。
伴隨國企改革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目前央企層面已經選擇了10家企業開展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包括2家運營公司和8家投資公司。其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共發起設立6只基金,總規模近9000億元,國調基金正是其中體量最大的參與者。
同時,各地方國有企業也不斷改組,截至目前,已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89家。
兩大功能
中國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曾介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運營資本公司均承擔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責任。
從具體的投資項目來看,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更多著眼于產業鏈的整合與運作,后者主要以財務性持股為主。
2014年7月,中糧集團和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成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單位。作為第一批國有資本投資試點企業,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在2015年將子公司國投高新轉型為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平臺,主營股權基金業務和控股直投業務,整合了包括國投創業、國投創新、國投創益、國投創合及海峽匯富在內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形成一個從孵化到轉化、再到成熟,覆蓋企業整個成長周期的基金融資體系。
這幾年,國投高新相繼參與了諸如寒武紀科技、寧德時代、聯影醫療、信達生物、青云等獨角獸項目,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醫療健康、交通出行、云服務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
“放開手腳搞投資”的中糧集團2016年利潤增長高達80%,2017年上半年利潤同比增長120%,創出歷史最好水平。而國投公司2013年到2016年總資產從3481億元增長到4671億元,利潤總額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