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智慧”為鄉村教育尋出口
一百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立下宏愿,希望通過培養一百萬個鄉村教師,改變一百萬個鄉村,讓中國富強起來。他曾表示,中國的強大需要建立在大眾教育上。這樣的觀點穿越百年,仍振聾發聵。
時至今日,中國的義務教育已經普及,但鄉村教育仍面臨著困境。近年來,隨著各級財政持續投入,鄉村教育事業步入發展新階段,然而與城市的教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強國必先強教育,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鄉村。因而鄉村教育也是精準扶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國1.4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二的鄉村學生理應得到更多重視。近些年,國家大力號召發展鄉村教育,“扶貧必先扶智”的理念漸漸深入人心,影響了眾多投身公益的企業、機構。它們站在不同角度,都希望幫助鄉村教育實現困境突圍。
鄉村教育的“圍城”
我國最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2001年正式啟動。歷經十幾年,課改在城市的學校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鄉村卻舉步維艱。地方財政教育投入的不足,使得音樂教育設備、標準體育場地、多媒體教室、實驗室等必要的硬件支持常常不能到位。據《部分貧困地區音體美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貧困鄉村地區有超過90%的農村學生喜歡上音體美課程,但卻因各種條件的缺失而無法享受到。鄉村小學的課程改革在泥濘中艱難前行,素質教育的落地更是難上加難。
在師資方面,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間,全國鄉村教師數量由472.95萬降為330.45萬。短短3年時間內,鄉村教師流失率達30%。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青年人下鄉支教的政策,但由于教學條件差、工資薪酬低等原因,鄉村教師的流失情況仍在持續。
在生源方面,鄉村學校的劣勢更加明顯。首先,鄉村家庭人均收入偏低,父母雙方的文化程度也普遍偏低,這樣的“雙低”環境無法為鄉村學生提供扎實的素質基礎。而更大的影響因素是留守兒童問題。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1260萬,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2200萬。留守兒童,除了在學習上無法得到家庭的支持,在心理上也容易產生孤獨無依的問題,加劇了其在學校的成長阻礙。
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落后、師資緊缺、學生培養難、硬件設施匱乏……構成了鄉村教育的圍城之困。
校長——鄉村教育突圍的領路人
陶行知曾說:“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評論一所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這位人民教育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校長“第一責任人”的關鍵作用。
同樣的,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曾在2017年的一次分享中,對40多位希望小學的校長說:“在我們國家,有一群人最偉大,他們就是鄉村小學的校長,因為他們關系著鄉村孩子的未來。”
也許正是意識到這一點,2018年7-8月,多年來一直關注教育公益事業的中國平安集團,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了鄉村學校校長公益培訓。中國平安認為,提升鄉村小學校長的治校理念和能力,培養一批“智慧校長”并以他們輻射全國,是幫助鄉村教育困境突圍的第一步。
中國平安鄉村學校校長公益培訓現場
此次校長培訓以《如何建設一個鄉村名?!窞榭傊黝},針對鄉村學校的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落后、師資緊缺、學生培養難三大圍城之痛,分別設置了三門課題,并請來了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授課。全國30個省市、200多所鄉村學校的校長參與了培訓。
而此次校長培訓與一般的“講座式”培訓最大的不同點在于——集課程深度定制、任務驅動、體驗驅動三大創新于一體?;卩l村教育的幾大難題,結合鄉村小學實際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理論和實操培訓及疑難解答,構成深度定制化課程;將課題疑難轉化成課后作業,以“同學”之間的競爭比拼激發校長們思考,幫助校長形成一套可應用于實踐的方案,打造任務驅動力;借助各種互聯網交互工具,將課程互動化,配合榮譽和角色激勵等方式營造新穎有趣的學習氛圍,創造體驗驅動力。
事實證明,這種創新的培訓模式讓校長更容易將所學消化為所得,并幫助他們理清實踐思路。
在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課題中,來自黑龍江省海林市三道振興平安希望小學的呂金祥校長這樣提煉自己的啟發:“鄉村小學原來更應著力于一個點去突破,比如可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輔助課程改革!”
而江西省上饒縣湖村鄉中心小學校長嚴振華,則在課后躍躍欲試地說:“回到學校后,我打算組織一個團隊,專門負責研發課題中提到的學生綜合實踐課程的相關教材!”
在師資建設課題的課堂上,來自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妥倮小學校長楊云被導師突擊點名提問,他立刻說出了自己的思考:“校長要帶領好學校的老師,只有老師的觀念升級了,學校才能輸出最好的教育。而利用雙師課堂等信息化手段,既可幫教師減負,又能為其開拓視野、改變觀念。”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臨溪鎮小學的校長楊照俊的收獲則更大。他正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學校的教師待遇提高后,教師與學校的矛盾反而加劇。原因是福利廉租房、績效獎金等待遇分配方式“難以服眾”。年輕老師出力多,要求得到更多,資深老教師又覺自己為學校奉獻多年,也不肯讓步。盡管楊照俊夾在中間苦苦調和,也無法阻止部分優秀教師的流失。而在校長培訓重慶場的師資建設課題《鄉村教師職業發展的驅動力》上,楊照俊忽然得到了啟發。“我從這個問題中跳出來了!”楊照俊表示,“福利待遇只是教師的外驅力,在這方面的死結,完全可以運用榮譽感、職業價值營造等‘內驅力’來解決!”
關于學生培養課題,校長培訓呼和浩特場的導師則帶領校長們做了一個游戲:讓校長們面對面站成兩排,將平時訓斥學生的話說給對方聽。當同樣的話從別人嘴里灌到自己耳中時,許多校長忽然明白了其中的輕與重。來自內蒙古根河市阿龍山小學的校長霍英面露慚愧地說:“我們為人師長的,真的要學會換位思考,言語中要有愛,要尊重學生的內心世界。”
來自內蒙古林西五四平安希望小學校長盧艷麗,如此評價這次的校長培訓:“以往的培訓很多是概念性內容,一到要操作的時候就很難落實。本次培訓的授課方式和內容,感覺回去就有可操作的方案給我落實。進度也非???,不用再把概念再在腦海里去消化、去揉,完全回去就可以去實施了!”
來自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土牧爾臺小學的許軍,則對此次培訓的創新互動形式印象頗深。他認為,以往的培訓比較少互動,都是各聽各的課。但這次的培訓光從島嶼式桌椅的布場風格上看,互動性便呼之欲出!課堂上老師使用的隨機點名工具、臨時分享機制等都讓大家的精神都特別集中,從被動接受知識狀態轉變為主動汲取知識的狀態。”
幫助校長完成思想升級與理念賦能,只是改變的開始。校長培訓,顯然是中國平安更大動作的前奏。
平安“智慧教育”,為鄉村教育尋出口
2018年,中國平安集團啟動總投入達100億、響應國家扶貧戰略的村官、村醫、村教“三村建設工程”。其中以教育扶貧為理念的“村教工程”,旨在通過“平安智慧教育”助力鄉村教育升級換代。
作為村教工程的“開路先鋒”,校長培訓承擔了“平安智慧教育”理念的落地。接下來,村教工程將以“4+1智慧教育”規劃,逐步落地一套具體的扶助措施——即村小升級、校長培訓、教師培訓、支教行動,以及打造線上智慧教學平臺“三村暉”。從設備升級援建上的“硬支持”,到人員培訓、支教“輸血”的“軟支持”,再到線上智慧教學平臺“三村暉”的“云支持”,“4+1智慧教育”將以立體化的方式,著力緩解鄉村學校課改及素質教育困境、師資力量匱乏、學生素質提升起點低等問題,推進鄉村教育向智慧村教邁進。
目前,全國200多所鄉村小學已經陸續在裝配及使用中國平安提供的相關設備、智慧教學平臺、智慧教育體系。幾年內,中國平安計劃援建1000所智慧小學、培訓10000名鄉村教師,并將“三村暉”逐步打造為全國最大的智慧支教平臺。
“以前,平安支教主要為校園硬件設備援建、支教人員輸送。如今升級為智慧小學,師資建設上有校長培訓、教師培訓,課程建設上素質教育課堂。師資建設、課程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所在,平安支教的升級,有力增強了鄉村學校發展的內在核心動力。”安徽省六安市順河鎮平安希望小學的校長張軍感慨道。
而“村教工程”的遠期目標,則是聚合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建立“鄉村中心校帶動村小為主、城市名校定向幫扶為輔”的村教生態,以“平安智慧小學”模式提升鄉村教育水平,為鄉村學校的困境找到出口。最終,讓鄉村孩子有一天也能享受到公平和個性化的教育,實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百年前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