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程師王夢恕
2018年9月20日下午,王夢恕院士離世,享年80歲。王夢恕先生為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2017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反對分拆鐵道部、力挺中國高鐵技術、辯護高鐵定價……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幾乎成了鐵路系統的代言人,是什么樣的人生經歷和個性造就了這一切?
2014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曾專訪王夢恕,舊作重發,以示紀念。
王夢恕
2018年9月20日下午,王夢恕院士離世,享年80歲。王夢恕先生為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2017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反對分拆鐵道部、力挺中國高鐵技術、辯護高鐵定價……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幾乎成了鐵路系統的代言人,是什么樣的人生經歷和個性造就了這一切?
2014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曾專訪王夢恕,舊作重發,以示紀念。
(本文首發于2014年第391期《南方人物周刊》)
高鐵辯護人
“你們中國人不愛國。”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小泉教授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是2011年“7·23事故”調查期間,任調查組副組長的王夢恕到日本交流,當時他已經得知,調查組準備將事故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技術缺陷——這將極大傷害中國高鐵技術的聲譽和日后發展。王夢恕心里卻認定,事故其實源自管理問題。
小泉教授告訴王夢恕,發生在新干線的一起鐵路事故,死亡106人,日本人為了掩蓋技術問題,花重金把責任推到了列車司機身上,以此保護技術出口,中國同行的做法在他看來自然屬于“不愛國”。要知道,小泉的話對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來說是多么嚴重的指控。“7·23事故”調查報告最終公布時,王夢恕“代表他個人”向記者表示,事故的原因是管理不善,中國的高鐵技術不存在問題。
從那以后,敢言、精神強悍便成了王夢恕的標簽,他引起爭議的言論還包括:“火車票價不高,是工資低”,“12306網站要那么高透明度干什么?能買票就行”,“‘奢侈動車’不存在貪污腐敗”……他幾乎成了中國鐵路的發言人。王夢恕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人物周刊》記者,鐵路系統的官員對王夢恕“又尊敬又害怕,很多時候指望他出來說話”。
害怕是因為王夢恕眼里揉不得沙子,有話從來不藏著,在專家會上當面批評, 絲毫不留情面,有時竟追到鐵道部去“罵人”,當事官員躲著不敢見他。2004年,因為不滿時任鐵道部長劉志軍在烏鞘嶺隧道的野蠻施工,王夢恕找到記者,讓記者扮作自己的學生暗中調查,寫出了《爭議“亞洲第一隧道”》的五千余字長文。“報道震動了鐵道部,本來各個局敢怒不敢言,都覺得出了口氣。”王夢恕說,劉志軍“這個人內心很恨我”。
劉志軍落馬后,王夢恕又在2012年“兩會”的時候告訴我,對劉志軍不能“落井下石”,他在發展高鐵方面貢獻很大。“7·23事故”發生之后,中國的的高鐵建設陷入停滯,王夢恕開始扮演中國高鐵辯護人的角色,“對高鐵技術、高鐵定價,說了很多鐵道部不敢說的話。”工作人員說,鐵路系統尊敬他也是因為同一種個性。
有一年,中鐵集團選拔局級干部,王夢恕作為兩個評委之一,對參評干部提了同一個問題,“人這一輩子最不該犯的錯誤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