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75億賣身海航科技“折戟”,禍起臨時變更股東?
根據企查查信息,就在8月30日,北京當當信息的投資人電子商務中國有限公司已經退出,新增股東為天津當當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而天津當當科文,正是北京當當科文的對外投資公司。
9月20日,美團點評赴港上市敲鐘的“高光時刻”,老牌電商當當卻傳出與海航科技(600751.SH)終止75億元重組的消息。
對此,9月19日晚間,海航科技在董事會決議中解釋稱,“目前資本市場等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未就合同履行情況等與交易對方達成一致意見”。
當當也在同日通過官微回應,“當當深耕文化電商十八年,并購的終止,對當當顧客、當當供應商、當當員工沒有影響”,似乎并不承認身影落寞。
當阿里、京東、小米、美團等一眾互聯網巨頭紛紛上市,擁抱資本市場的大背景下,當當——這家從美股私有化的19歲老牌電商,此番折戟A股之后又該何去何從?
當當不配合還是另有隱情?
這是一場被市場廣泛關注的收購。
除了參與方“資本巨頭”海航與“中國的亞馬遜”當當,溢價235倍的交易價格及漫長的交易過程,都廣為外界討論。
今年4月12日,海航科技正式披露重組預案,擬以75億元的估值,收購北京當當科文100%股權及北京當當信息100%股權,交易由海航系旗下的天海投資(后更名為海航科技)以6.23元/股價格發行6.52億股,募資40.6億元,外加34.4億元現金組成。
截至2017年底,當當的凈資產賬面值僅3178.93萬元,與75億元相比,估值增值率高達23492.84%。
這一價格,也遠高于當當網2016年9月從美國私有化退市時的5.56億美元(管理層收購價)。
當當看中海航的,不止是75億元的高估值,還有海航9000萬的商旅會員和旗下的全球第二大免稅店的資源支持。
盡管海航科技在公告中稱,重組從2018年1月啟動,2018年4月12日披露重組預案,事實上,雙方的洽談從2017年初就已經開始。
不過,交易過程似乎并不順利。4月24日,海航科技隨即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并兩次延期回復,此后,針對上交所的二次問詢,海航科技更是從6月1日起15次延期回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一位接近此次交易的資本市場人士處獲悉,“當當急著賣,很多方面不是很配合”,其略顯無奈的表示,上市公司數次延期回復上交所的二次問詢函,是因為“很多問題現在沒有辦法明確,比如當當什么時候解除股權質押,當當的紅籌架構什么時候拆除”等。
其還指出,“北京當當科文和北京當當信息應該是兩家股權獨立的公司,但是中介在盡調時發現,北京當當信息的股東卻在近期進行了變更。”
根據企查查信息,就在8月30日,北京當當信息的投資人電子商務中國有限公司已經退出,新增股東為天津當當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而天津當當科文,正是北京當當科文的對外投資公司。
“從我們的角度,還在交易過程中變更標的方的股權架構,相當于是推翻原來的交易合約的。”海航科技一位內部人士對此認為。
而當當對此次收購似乎也有不滿。此前,當當網市場副總裁闞敏曾對媒體表示,收購一事是“一拖再拖”。
9月19日晚間,當當通過官方微博發聲,除了強調終止收購對經營沒有影響,同樣評價了交易對方,“海航是令人尊重的集團,25年來馳騁藍天、開疆拓土,但發展過程中目前存在流動性困擾”。
值得一提的是,當當在聲明中,不忘為即將到來的19周年店慶和雙十一活動打廣告,讓大家“加滿購物車”。
20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撥通了當當副總裁闞敏的電話,但是其未回應關于交易終止的問題。
不過,另一位接近交易的當當網人士透露,“公司現在更多是開放的態度,不排除繼續尋求買家,也不排除獨立尋求資本(市場)之路”。
老牌電商的浮沉往事
作為一家1999年創立的老牌電商網站,當當網以圖書線上商城起家,一度被稱為“中國的亞馬遜”,不過,這家國內成立最早、上市最早的電商,并沒有發展成當下中國電商的龍頭。
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當當似乎一直在錯失壯大自己的機會。
早在2004年,亞馬遜就曾拋出極具誘惑的收購條件:1.5億美元收購當當70%-90%股份,彼時,當當一年的銷售額才1億元人民幣,創始人李國慶、俞渝夫妻倆手握50%多的股份。但是,當時風發意氣的李國慶拒絕了亞馬遜,他堅決反對亞馬遜絕對控股,只希望他們充當戰略投資人。
隨后,當當遇上了勁敵阿里和京東。
2010年初,京東的劉強東放言“5年內不會涉足圖書銷售”,但年末就上線了圖書頻道,正式殺入圖書市場。
2012年8月15日,劉強東又率先挑起電商價格戰,蘇寧、國美紛紛應戰,隨后這場價格戰從3C數碼蔓延到全品類。
當阿里和京東“燒錢”擴展品類、自建物流和金融業務時,當當仍固守圖書城池,李國慶認為“燒錢”的做法不可取,還曾經隔空朝劉強東喊話:“你的資金最多只能撐到8、10月!
“主要還是夫妻老婆店的問題,其圖書業務已經到頂,如果要做百貨,和京東、阿里比,就得孤注一擲,舍得下本錢,但是夫妻創始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見”,20日下午,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管理合伙人魏武揮這樣總結當當失策的地方。
在當當內部人士看來,公司做圖書“非常專注”,“無論在資金還是人力精力的投入上,都比較充分”,一位圖書出版業人士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當網“圖書種類全,界面也比較舒適,綁定會員的折扣多”。
不過她也指出,“圖書的利潤空間完全比不上別的商品,尤其現在,作者稿酬、紙張、倉儲、物流等成本都在漲”。
在過于保守、避免虧損、追求利潤的經營思路下,當當漸漸落到了電商隊伍的后面。
在此過程中,百度和騰訊一度向當當拋出橄欖枝,但均未成事。
一組令人唏噓的數據是,2010年12月9日,當當網成為中國首家在美上市的B2C網上商城,市值一度超過26億美元。2016年其私有化退市時,其市值已只剩下5.36億美元。
在退市之前,當當嘗試轉型時尚電商、押注數字業務,但是成效緩慢,直到2017年10月,其從紙質書轉到電子書、聽書領域,才宣布“扭虧為盈”。
猶記得,今年年初,當當網被傳出售給海航時,創始人李國慶的情懷。
今年3月11日,李國慶在微博上發了一組舊照、附上一句《東邪西毒》里的歌詞“天地孤影任我行,世事蒼茫成云煙”,說“祝愿文化電商獨角獸當當網敢作敢當當”。
時過境遷,如今的當當又將何去何從?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當當此前幾次尋找“下家”,此次又和海航科技失之交臂,不排除還會尋找新的收購者。
魏武揮也認為,“當當還是會繼續尋找新買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圖書之外,當當網目前將著力發展母嬰、美妝、服裝、家居家紡等四大目標品類。
對于未來打算,當當網官方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等海航科技召開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投資者說明會之后,再作回應”。
好消息是,上述接近交易的當當網人士強調,當當網2018年預計凈利潤4億-4.5億元。
而此前的交易預案顯示,2015年當當網凈利潤僅0.92億元,隨后,其實現了快速增長,2016-2017年,當當凈利潤分別為1.32億元、3.59億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