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法》的實踐難題

《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兩年多來,社會對家暴零容忍的理念尚未樹立,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缺失,造成法律規定和實施情況間的落差

《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兩年多來,社會對家暴零容忍的理念尚未樹立,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缺失,造成法律規定和實施情況間的落差

李瑩有超過15年婦女NGO的工作經驗,在2011年創辦了北京源眾性別發展中心。身為律師的她經手過形形色色非婚親密關系暴力的案子。一起約會暴力中,男孩因瑣事打斷了女孩的鼻梁。一個男的復婚不成,咬掉前妻的鼻子吞下了肚。另一個案子中,離婚后男方經常騷擾前妻,前妻害怕搬了家,男方便伙同自己的情人,喬裝成物業公司的人上門,在情人的幫助下強奸了前妻。在源眾志愿律師辦的一起分手暴力案中,被害人被澆汽油,渾身80%以上燒傷。

家暴的本質是通過暴力實施對另外一方的控制。李瑩認為,在家暴案中,婚姻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控制,非婚親密關系沒有這一層制約,特別是分手或離異后的暴力,施暴方徹底喪失控制權,很可能造成更極端的施暴后果。

類似案例,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呂孝權也接觸過。去年千千律師所接待了一個浙江金華婦女的投訴,七年前她被老公打得受不了離了婚,孩子判給女方撫養,女方帶著孩子還在前夫所在的城市生活。不料前夫借口探望孩子,強行住進女方的出租房,又開始了長達七年的同居生活。其間前夫沒有中斷暴力,甚至在筆記本上用刺目的紅色筆墨寫下好幾條死亡威脅。

2016年3月,包含6章38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簡稱《反家暴法》)正式實施。據北京為平婦女權益機構發布的《反家暴法》實施2周年監測報告,從2016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媒體的關注局限于法定夫妻間或同居伴侶間的暴力及父母子女和近親屬間的家暴,對實際高發的追求暴力,戀愛或同居結束后、離異后的暴力關注較少,僅占監測到的案例的11%。

這些形態各異的暴力構成龐大而隱秘的家暴群像。我國家暴發生率在29.7%~35.7%之間(不包括調查暗數),其中90%以上的受害人是女性。約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為男性,每年有10萬個家庭因家暴而解體。

上述兩周年監測報告指出,“兩年來,推動反家暴法實施的力量逐漸增強,越來越多受暴者尋求幫助,勇敢發聲,越來越多父母親朋積極支持他們的親人維權”,“鄰居、同學、同事或素不相識的旁觀者代為報警、求助和伸出援手”,“越來越多機構開展反家暴宣傳教育和服務,越來越多公權力機構做出了積極回應。”

不過,《反家暴法》在立法上仍有一定的滯后性和漏洞,也存在司法、執法的理念和實操技能處理跟不上的困境。大量案例表明,整個社會對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理念尚未真正樹立,從事反家暴一線服務的人員普遍對家暴的規律特征與受害人的特殊心理缺乏足夠了解,法律認定家暴事實的比例低,受害人舉證難,人身安全保護令和告誡書制度的潛力遠未充分發揮。

李瑩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

創傷

李瑩見過太多周而復始重返施暴方的家暴受害者,“今天過來信誓旦旦說要離婚或者跟男朋友分手,過兩天跟她聯系就找不到她了。”有人動輒好幾個月杳無音訊,一旦被對方打得受不了就再次現身,時間最長的一個這兩年莫名其妙地失聯了。

有個受害者和男友都在北京工作,兩人未婚,有一個孩子。女方一度因為毆打和性暴力跑回娘家,結果拉拉扯扯又回到男友家。每次被打后,她都把自己渾身是血的照片發給李瑩求助,令人哀憐、奄奄一息的模樣,找她要地址卻模棱兩可,頭天說好可以出來碰面,第二天就找不到人了。

有次她求助說自己快被打死了,李瑩這邊馬上找當地婦聯牽頭,費盡周折動用了公安力量,卻怎么都找不到她。她不肯說具體位置,半天后人間蒸發。一周后再次現身,哀求“救救我吧”。反復拉鋸,李瑩終于約了對方面談,想詢問她的真實需求,找了源眾在當地的志愿律師為她提供法律援助。頭天約好,第二天又悄無聲息,前后爽約四次。律師很生氣,問李瑩這個人怎么回事,李瑩只好講,你要理解她,有受虐婦女綜合癥的婦女會出現不斷的搖擺反復。

像有一條無形的鎖鏈,拽著她無法掙脫。李瑩后來反復勸她,“他總不會綁架你到他家。你說你們兩個人一起,你難以擺脫,可你一旦回去就是回到那個關系里呀。”遍體鱗傷的瀕死感讓她屢屢決意離開,卻每次都被各種理由羈絆,回到棍棒之下。這個案例源眾跟蹤了一年多,男女雙方的關系始終沒有實質進展。

暴力在心頭遺留下千瘡百孔,無法彌合,有些受害者自知,有些不自知,她們長期處于顫顫巍巍的精神狀態,長期處于恐懼之中,很難有勇氣和自主意愿去擺脫暴力。“家庭暴力對一個人的心理創傷非常大,他們普遍有屈辱感、恐懼、焦慮、抑郁、自卑。遭遇長期家暴的婦女,還有一種習得性無助。”李瑩說。

2000年11月2日,《中國婦女報》登載《關注絕望的抗爭:受虐婦女綜合癥的理論與實踐》一文,“受虐婦女綜合癥”一詞進入公眾視野。作為證明婦女長期受虐待而被迫殺夫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的可采證據,它在北美法律中被用來指長期受丈夫或男友暴力虐待的婦女表現出的一種特殊的行為模式,由“暴力周期”和“后天無助感”兩個概念組成。后天無助感被用于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