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展會第六年,全力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
這場由政府搭臺、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國家級、綜合性、國際化的年度慈善盛會,正在著力打造成動員社會力量更廣泛參與精準扶貧的最大平臺。
責任編輯:張玥晗
扶貧產品專館。
這場由政府搭臺、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國家級、綜合性、國際化的年度慈善盛會,正在著力打造成動員社會力量更廣泛參與精準扶貧的最大平臺。
2018年9月20日,第六屆中國慈展會在深圳舉行,22日閉幕。本屆慈展會以“聚焦精準扶貧、共創美好生活”為展會主題,將“扶貧”上升到了更為重要的位置,會議宣布,直到2020年,今后兩屆慈展會將繼續聚焦于“精準扶貧”。
脫胎于2011年深圳地區民間公益組織自發舉行的公益慈善項目交流會,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下文稱慈展會)已經舉辦過5屆。在此之前,“扶貧”已經連續兩屆作為展會的主題,成為了展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場由政府搭臺、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國家級、綜合性、國際化的年度慈善盛會,正在著力把自己打造成為全國動員社會力量更廣泛參與精準扶貧的最大平臺。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同協作、共同推進是扶貧工作的推進路徑,“在政府主導下,產業如何發展,貧困地區特殊需求怎樣滿足,發現問題如何解決,都能夠為社會力量的參與提供廣泛舞臺。”慈展會新聞發言人、深圳市民政局黨委委員、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凌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扶貧,最能體現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企業正踴躍參與到這一戰略中去
展會期間,深圳市會展中心的1號展館總人頭攢動。30000平米的場館設置十余個展區,涵蓋了科技與生態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深度貧困地區項目推介等各方面內容。
各大企業踴躍參與扶貧項目,是本次展會一個突出特征。此前,2147個機構和項目的申報參展中,就不乏包括中廣核、中遠、平安、恒大、東風汽車、萬科、華強、騰訊、碧桂園、吉利、中國人壽、百勝中外各大公司,凌沖表示,為圍繞“精準扶貧”這一主題,這屆展會在篩選參展方時,比往年更嚴格,要求參展機構和參展項目一定要與扶貧有直接相關性。
“萬企幫萬村”項目成果的展區,不僅介紹了近年來民營企業與建檔立卡的貧困地區結對幫扶的案例,還介紹了民營企業家帶動企業,出資出力加快農村脫貧的統計數據,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工作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截至2017年底,基金會收到來自于企業、個人的捐贈20多億元,實施公益項目60多個,數據統計顯示,僅“萬企幫萬村”單一扶貧項目,在2017年底,就達到了4.62萬家企業幫扶了5.12萬個村落的數字。
除了直接參與,企業還會通過捐贈、支持、與專業機構合作等途徑,參與公益項目的運營。據友成企業家基金會工作人員吳佳聰介紹,友成基金會利用向企業、機構、個人募集得來的資金,與企業、學校建立合作,培養農村地區的學習老師,這個名為“青椒計劃”的項目在試水實施一年來,已經覆蓋了4400多所學校和3.4萬余名鄉村教師。
“扶貧特別需要政社協作”
在精準扶貧領域,本次慈展會提出社會組織應當具備參與扶貧的專業性以及能夠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慈展會期間,除了主題峰會,分別以金融扶貧、科技扶貧、社會組織和社會創新助力脫貧攻堅等議題,舉辦了5場分議題研討會,吸引了100多位國內外嘉賓交流分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益經驗,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小云在“大國攻堅、決勝2020”國際公益峰會上就表示,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建設,關鍵不在于募得多少資金,而在于創新和專業性。“公益組織在社會發展和扶貧工作中要做到不可替代,做政府做不了的事,將人才和智慧帶下去,起到引領的效果。才能更健康發展。”李小云說。
為此他舉例,政府制定扶貧計劃,在具體操作中,就可由社會力量參與、執行。例如云南河邊村的扶貧方案和預算,就由南都基金會、友成基金會等機構共同完成、執行。
來自沈陽的冀淑賢,這些年不斷通過當地政府的購買服務,為學校的老師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培訓。“當地政府沒有相應的人力,而我恰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多年下來,一直與他們合作至今。”冀淑賢對記者這樣說。
“扶貧任務艱巨復雜,社會組織最了解服務的人群,能夠比政府做得更深入,更細致,更個性化,例如因病致貧就可以找專業的救助機構,缺少教育就找專業的教育機構,因此扶貧特別需要政社協作。”凌沖說。
對接渠道還需進一步完善
據慈展會官方提供數據,本屆展會共吸引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的789家機構、876個項目和312種消費扶貧產業參展。展會舉辦期間,49個扶貧項目實現資源對接,對接金額逾130億元。
來自新疆葉城縣農村合作社的彭紅春,帶著合作社生產的紅棗、核桃制品來到慈展會,他在展會結束后,還要背著剩下的貨物去長沙參加另一個展會;而來自寧夏,生產鮮羊肉的張立非,在慈展會開始的頭一天晚上,直接通過他們在京東生鮮店,下單了幾十包凍羊肉,快遞送到現場做展銷。他們向南方周末記者推銷自己的產品時,都說自己的東西“實在”“質量好”“有保證”。
“展會幾天,有十幾位代理商對我們的產品表示出了興趣,平時,這些產品主要通過微商、淘寶、當地經銷商等渠道來售賣,后續還得進一步接觸,才能知道能不能達成合作。”彭紅春這樣說。而張立非說,他們出產的寧夏鹽池羊肉,因為成本和品質的限制,需要找到較為高端的客群。“平時,我們主要通過盒馬鮮生和京東生鮮進行線上銷售,來這次展會,不一定能在幾天內就找到有意向簽約的群體。”他說。
除了食品,此次從各貧困地區來參加慈善項目展銷的,還有繡品、皮包、衣物等等。多位參展商向記者透露,在展會臨近結束時,如果這些產品還沒被人買走,往往就會因為帶不走、路程遠,被打折、降價拋售。
凌沖說,本屆慈展會一結束,就面臨這規劃下一屆的工作,這其中要完善的一點,就是推進項目的對接,吸引更多企業、社會力量在慈展會開始之前,能夠初步達成對接的意向、模式,讓所有參展機構來了必有所得。
讓慈展會能夠深耕精準扶貧的關鍵在于,“聚焦在精準扶貧和資源對接,直接到村到戶到人,讓深貧地區在慈展會上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尤其是在‘造血’方面的幫助。”凌沖說道。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