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這樣一位父親

1942年,沈昌因積勞成疾去世時,年僅38歲,他的女兒沈蓓不足6歲。如今沈蓓已是耄耋老人了,她的這篇文章,勾勒了沈昌先生抗日愛國的一生

責任編輯:劉小磊

青年沈昌。國民政府內務部在公務員甄別審查中為他寫下“敏干有為,堪勝煩劇”的評語。而他也確實不負厚望。(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7日《南方周末》)

沈昌是抗日戰爭時期滇越、滇緬兩線鐵路工程的總指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授銜的中將司令。1942年,沈昌因積勞成疾去世時,年僅38歲,他的女兒沈蓓不足6歲。如今沈蓓已是耄耋老人了,她的這篇文章,勾勒了沈昌先生抗日愛國的一生,特此刊布,聊表緬懷先烈之意。——編者

2015年9月3日,我走上天安門觀禮臺,代表父親參加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大閱兵,接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獎章。不久前我還代他接過由馬英九頒發的、幾乎相同的紀念勛章。

父親沈昌遽爾長游已76年,當年小小的我也到了耄耋之年,“爸爸”兩個字是那樣親又是那樣澀。幾十年間,記不清曾有多少次拿起筆想要書寫父親,又多少次頹然把筆放下,個中滋味比父親的傳奇本身還難表達,不是過來人很難懂得。

父親是抗日戰爭時期滇越、滇緬兩線鐵路工程總指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授銜的中將司令,也是從中緬邊境野人山活著走出來的幸存者之一。1942年回到昆明,九死一生的他無暇休息,立刻投入紛繁的國家事務。就在媽媽好不容易趁他百忙中抽出的一個晚上,為他活著回到親人身邊歡聚時,年僅38歲的他猝然倒在桌旁,再也沒有睜開眼睛。我親愛的爸爸就這樣活活累死在我的眼前。那年的我不足6歲。

母親按照父親生前所囑:“萬一我死了,就葬在云南,讓我留在這片土地上,和那些死去的戰士和工人在一起。”他的遺體沒有送回我們的老家浙江烏鎮,而是埋葬在他親手建設的昆明小石壩川滇鐵路公司墓園。1992年我和老伴第一次找到并來到他的墓前,發現小小的臥式石碑上竟有鮮花和還發燙的紙灰。一問才知道,這么多年當地老百姓年年祭掃,裱紙鮮花,心香淚灑,就是十年浩劫也未間斷。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并未見過沈昌,對當年情形也不清楚,只是父輩祖輩們傳下來的“總經理是好人,他是為我們丟的性命,這個墓,你們一代一代都要好好看護”的囑咐,讓這些質樸的百姓做到了我們子女做不到的事情。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任沈昌為滇越鐵路線區司令的委任書。(資料圖)

獨當一面

父親原名沈家蕃,號立孫,1904年1月生于浙江桐鄉爐頭(今烏鎮)。沈昌19歲畢業于東南大學并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3歲獲康奈爾大學工程學碩士學位。獲博士錄取通知書時,欣聞北伐成功,遂放棄深造,毅然歸國,從上海特別市政府的小秘書做起,數月后調任內政部民政廳任專員。

1927-1931年,中國大旱并引發大饑荒,僅陜西一省就死亡250萬人、逃荒40余萬人。政府緊急成立由孫科、孔祥熙等人組成的賑災委員會,調沈昌任委員會秘書長。沈昌的工作涉及中央撥款、動員捐款、組織展覽會游藝會義演籌款、以工代賑、安置難民、收容孤兒等等,千頭萬緒。賑災后數月,沈昌被任命為鎮江縣縣長,時年24歲。

時北伐成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