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多家環保NGO掀起的“綠孔雀保衛戰”

訴訟手段是這場“戰役”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直接地讓環保民間組織介入問題核心,將環保行動納入到了法律的軌道。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方詩琪 張問之

戛灑江水電站建設施工和淹沒區域的生態價值極高,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水電站建成蓄水將會淹沒綠孔雀棲息地,造成綠孔雀區域性滅絕。(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跨界合作,尋求“集合影響力” 一場多家環保NGO掀起的“綠孔雀保衛戰” 》)

訴訟手段是這場“戰役”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直接地讓環保民間組織介入問題核心,將環保行動納入到了法律的軌道。這一可復制的模式對于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中國環保民間組織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經驗萃取”。

多家機構分工合作——宣傳倡導、實地考察、公益訴訟、聯名舉報,協力參與。媒體的加入讓“綠孔雀保衛戰”成為熱點社會話題。不僅參與者眾,而且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跨界合作。

2018年8月28日,午后,下著大雨。

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庭上,“綠孔雀案”正在進行開庭審理。據昆明中院介紹,這是全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

和一般法庭不同,該案原告席上坐著兩位訴訟當事人及律師。而在審判席上坐了7人,除了3名審判員以外,還有4名人民陪審員——依照201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公益訴訟的審理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七人合議庭。旁聽席上坐著當地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法官、高校學生以及媒體記者等近70人。

2017年3月,環保組織“野性中國”在云南省玉溪市紅河(元江)干流附近的野外調查中發現綠孔雀,其棲息地恰好位于正在建設的紅河(元江)干流戛灑江一級水電站的淹沒區。隨著紅河干流上興建的水壩——戛灑江一級水電站——的開閘蓄水,綠孔雀的這片棲息地將連同周邊的大片原始季雨林一起沉入水底。

綠孔雀有“百鳥之王”之稱,是中國原生物種,目前發現其僅分布于云南,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性瀕危(EN)物種等級,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被列入附錄Ⅱ中。據介紹,綠孔雀種群數量不足500只。

2017年7月12日,環保民間組織“自然之友”把上述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