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去”“不賺錢” 臨終關懷的兩難

中國臨終關懷目前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但因專業性太強,導致各方認識不足,無法有效推動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張問之 方詩琪

?編者按

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聯合壹基金、友成基金會發起的“公益報道A計劃”,旨在面向全國找尋優秀寫作者,挖掘并采寫優秀公益報道。以此為契機,我們期待與更多寫作者相遇,一起講述好的公益故事,照亮彼此。

經過數月的挑選與合作,首批5篇公益深度報道已經完成,將于近期在南方周末公益版陸續刊登。這些報道的寫作者身份各異,有媒體記者、大學生、律師、公司職員、獨立撰稿人,也有公益行業從業者等。從這些報道中,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了寫作者對中國公益的關心與理解,以及對“公益報道A計劃”的用心與熱忱。

我們由衷感謝壹基金、友成基金會對該計劃的資助。接下來,我們還會聯合有關機構發起專注于社會創新領域的“公益報道B計劃”,歡迎有興趣有時間的寫作者聯系我們。

 

電話:020-83000274,郵箱:iphilanthropy@163.com。

臨終關懷作為一種向病人及家屬提供全面照顧的社會保健服務,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地發展。(浙江在線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7日《南方周末》)

在患者進臨終病區之前,院方會開一個臨終患者家屬會議,介紹姑息治療相關知識。會上99%的患者家屬都不能接受姑息治療的做法,但“到最后他們都會主動向我們尋求姑息治療”。

中國臨終關懷目前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但因專業性太強,導致各方認識不足,無法有效推動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

三年前,廣東汕頭居民李洪西因身體不適,被醫院確診出直腸癌晚期多發性骨轉移、肝轉移。

如今他和老伴住在一棟老舊居民樓第二層的狹小房間里。由于癌細胞侵襲骨質,導致骨質無比脆弱,每次走路他都需要拄一條拐杖,身上纏著護腰帶。即便是一個摔倒動作,也有可能導致其永久的粉碎性骨折,大多數時間在輪椅上度過。

對于李洪西來說,最難以忍受的是無休止的劇烈癌痛。“實在是太痛了,如果不吃藥就一直痛,有時候吃了藥也痛,一痛我就受不了。”李洪西對南方周末說,確診晚期癌癥(以下簡稱“晚癌”)后,最大的折磨是身上劇烈的疼痛,實在疼得受不了就會吼出來,有時候連整棟居民樓的住戶都可以聽得見他的咆哮。

竭盡全力治病

通常,癌癥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即便有癥狀,也常與其他疾病無區別性。有關數據顯示,癌癥的早期治愈率相當高,但處于晚癌階段,治愈率便會變得相當低,伴隨而來的還有患者劇烈的癌痛和內心的絕望。

據國家癌癥中心2018年4月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