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走過四十年:爭議淡去之后
讓少年班學生公開接受媒體采訪,是中科大“近十年來破天荒的一次”。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7年8月21日,中科大少年班新生正在軍訓。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7日《南方周末》)
讓少年班學生公開接受媒體采訪,是中科大“近十年來破天荒的一次”。
為了加強對少年們的心理輔導,少年班學院3年前要求所有教職工學習并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資格;為篩選出真正的早慧少年,又在復試中增設現學現考環節。
有老師在課上做過小調查,讓父母職業為教師或工程師的學生舉手,發現超過70%的少年班學生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
8名大學生中,5個未成年人。被問起有沒有談戀愛,朱元昊瞬間紅了臉,低下頭,全場大笑。朱元昊剛滿19歲,卻已是一名大四學生,年紀最小的大一新生周嘉僅14歲,直接從初二“跳”進了大學校園。
2018年9月5日下午,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四樓最北側的小型會議室內,一場座談會在此進行,出席的有8名少年班學院學生,他們對面坐著媒體記者。會議沒有主題,記者隨意提問,學生依次作答。
讓少年班學生公開接受媒體采訪,這被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旸稱為是“近十年來破天荒的一次”。
在洪荒年代過后的“科學春天”,少年班被寄托以為國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期許,又隨著幾位明星少年的“隕落”,有關“拔苗助長”的質疑聲四起。爭議聲中,少年班選擇了低調,既不主動回應質疑,也不作大規模的招生宣傳,禁止在校學生接受采訪,希望為這一教育試驗創造安靜的外部環境。
爭議聲淡去的同時,社會對“天才少年”的崇拜亦隨高等教育大眾化而有所降溫。曾經一度有多達13所高校開辦少年班,近年來陸續停辦至只剩3家。而中科大少年班學院經歷了兩次擴容,1985年成立教學改革試點班,2010年開辦創新試點班。傳統意義上的少年班反而成了學院內人數最少的群體。
少年班日漸常態化。“可能是人們慢慢認識到了教育的規律。”現任少年班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蘭榮說。
2018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六十周年,也是少年班辦學四十周年。40年來,少年班一直備受矚目,也一直盡力抹去自己身上的“光環”。
少年班學院官網用這樣一句話概括:這是成果豐碩的40年,也是風風雨雨的40年。
“到出成績的時候了”
周嘉來自北京,父母都是外交官,他在俄羅斯度過童年,回國后上了國際學校。參加少年班選拔前,周嘉旁聽了半年高三課程,遇到不會的題,他向“理工男”父親求教。
如果按照正常軌跡在北京參加中考,周嘉一定考不上好高中,他此前完全沒接觸過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
“不可能考上好高中”的周嘉,在遞交了少年班的申請材料后直接參加了高考,還考得不錯。根據少年班的招生要求,須先審核考生材料,之后中科大聯系各省招辦,給予入圍“少年”參加高考的資格,再根據高考成績確定復試名單。蘭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少年班學生入圍復試雖沒有具體分數線,但一般都比中科大當地錄取分數線降低20分左右。
14歲的周嘉是座談會上兩名身著軍訓服裝的新生之一,另一個是比他大一歲的冀橋。其他學生發言時,冀橋會時不時啃一下手指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