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房老人:房“詐”曝光一年后,一人被公訴,索回兩套房
銀主、中間人等未受到牽連。唯有組織“以房養老”理財項目的廣艷彬被提起公訴,兩次開庭后,法院將擇期宣判。
老人通過民事訴訟追回房屋所有權,已有兩例勝訴,但房屋被層層抵押、轉租及借款合同風險等“后遺癥”依然存在。
“不管是貸款的,賣保健品的,還是各種以‘投資’為名目的人,仍然用各種各樣手段來接近(老人)?!?/blockquote>責任編輯:蘇永通
兩年前被趕出家門的韓淑云和老伴,每周都要從昌平回到安華橋西的老房子看看,風雨無阻,躡手躡腳。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4日《南方周末》)
銀主、中間人等未受到牽連。唯有組織“以房養老”理財項目的廣艷彬被提起公訴,兩次開庭后,法院將擇期宣判。
老人通過民事訴訟追回房屋所有權,已有兩例勝訴,但房屋被層層抵押、轉租及借款合同風險等“后遺癥”依然存在。
“不管是貸款的,賣保健品的,還是各種以‘投資’為名目的人,仍然用各種各樣手段來接近(老人)。”
活到73歲,劉陽第一次上公堂。為了把老太太追加到被害人行列,檢察官苦心做思想工作:多你這點錢,不影響對廣艷彬的量刑。“這點錢”1200萬元,包括老太太的一套房子,和給兒子準備的400萬元買房款。
2018年9月26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廣艷彬涉嫌詐騙案。公訴人當庭追加4戶被害人,加上4月第一次開庭時的43戶,本案被害人已達47戶,涉案金額上億元。
這些本該頤養天年的北京老人,在參加廣艷彬組織的“以房養老”理財項目后,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人甚至背上了巨額債務(詳見《南方周末》2017年8月10日《房“詐”》)。
和第一次開庭一樣,39歲的廣艷彬承認了所有指控,強調是他一人所為。庭審進行了23分鐘,法官宣布休庭、擇日宣判。法警將廣艷彬帶離法庭時,老太太終于起身,大聲質問:“你不是說我的錢是安全的嗎,到底去哪了?”
站在門口的廣艷彬回過頭:“都賭博了,賠光了。”如同當初那樣善解人意,他在最后陳述時表示:等我出去,一定會把錢還上。盡管被捕時,檢方查得他名下財產已不足一萬元。
這樣的話,別人不信,劉陽信。庭審結束后,她反復對南方周末強調,廣艷彬本質不壞,“也是被坑了”,真正的壞人,是帶她去立公證,抵押、轉賣、清退房子的委托代理人,和“幫助他們的公證處”。
媒體報道一年來,僅有兩位老人——72歲的王奕龍和59歲的高玉宜通過民事訴訟追回了房子。為老人們提供刑事部分法律援助的律師武婕告訴南方周末,目前的證據無法證明其他人與廣艷彬有詐騙的共謀,即便廣艷彬獲罪,老人們想要回房子,還得把官司一個一個打下去。
“惡意串通”
高玉宜始終守住了房子。即便打贏了一審官司,高家還維持著“陣地戰”架勢——大鐵門上裝著兩把鎖,門后橫著一米長的鋼條。
2016年10月16日,新源西里,幾個壯漢硬生生闖進68歲的李樹達家,連人帶物被扔進樓道;同一天,安華橋西,78歲的韓淑云和老伴買菜歸來,被兩個人高馬大的人“請”出了樓,物品已被扔到樓下。
一聽到風聲,高玉宜的兒子王杰立馬給家里換上新的大鐵門,并進行了全副武裝。最緊張時,汽油、菜刀、滅火器都備著。
當光頭文身、戴著大金鏈子的壯漢上門時,許多老人方知上當受騙。
高玉宜是通過小區廣告和朋友的介紹,得知廣艷彬的“以房養老”項目:只要把房子抵押出去,貸款投資該項目,每月可獲得三個點的高額回報,“白拿錢,無風險”。經由廣艷彬,她又認識了龍某武。
2016年4月15日,在龍某武和王某的陪伴和催促下,高玉宜簽了公證書,三天后抵押了房產。龍某武由此獲得一份全權委托書,他可不經高玉宜同意,代為查詢、簽署房產抵押、解押,代為出售房產并代收房款。
王某則是銀主,與高玉宜訂立了一份借款合同。220萬元借款從王某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