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愷:《影》主要表達“人性的多變”
《影》是演員鄭愷和張藝謀合作的第二部電影作品,上一部《長城》中,鄭愷飾演了皇帝身邊的文官樞密院特使沈大人,此次鄭愷飾演沛良,是沛國之主。
責任編輯:謝曉
《影》是演員鄭愷和張藝謀合作的第二部電影作品,上一部《長城》中,鄭愷飾演了皇帝身邊的文官樞密院特使沈大人,此次鄭愷飾演沛良,是沛國之主。
電影背景是架空歷史,鄭愷的記憶中最初的藍本是以孫權、周瑜、關羽三個人的人物關系拓展開的,后來在修改過程中張藝謀發現人物關系有變化,包括青萍等人物的加入,不能完全參照“三國奪荊州”這個故事,就把人物名字全部做了改變。“表演最開始的參照是孫權,但后來其實已經不是演孫權,也不必去演他。”鄭愷說,“對照就會回到程式化的表演,讓觀眾對號入座,沒有新意。我不喜歡墨守成規的表演,導演也不想要。”
《影》講的是替身的故事,片中最具象的真身、替身是鄧超飾演的子虞和境州,在鄭愷看來,沛良也有“替身”,就是前期“瘋傻、癲狂”的自己和后來“嚴肅、算計”的自己。鄭愷告訴南方周末:“所謂面具和影子,就是他自身的轉換,他不是一個神經病,那就是他的影子。”
(資料圖/圖)
因為沒有分身,“替身”在沛良身上是一種隱性的存在。在鄭愷看來,“連天陰雨,水漫則勝”這句臺詞是他“分身的轉折點”,沛良一貫妥協,實則心存國家危亡。這是鄭愷和張藝謀糾結最多的一場戲,拍了三個不同的版本,后期配音又三次不同的版本,在原來的劇本中,收復境州是沛良和大都督子虞合謀多年的事情,但在后來,“合謀”這個詞給去掉了。鄭愷告訴南方周末:“因為還是不想那么明確地在電影中間告訴觀眾他倆曾經合作過,其實子虞和沛良之間的關系就是互相合作又互相利用。”因為是承上啟下的階段,張藝謀在這點上反復糾結——說白了還是再隱藏一點、透露多少信息量合適。鄭愷也曾提出自己的質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