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他留人只剩5000余人
他留人,屬彝族分支,集中分布于云南麗江市永勝縣他留山,距永勝縣城45公里。
他留人,屬彝族分支,集中分布于云南麗江市永勝縣他留山,距永勝縣城45公里。這里高山深谷交錯,他留人世代聚居。歷史上,茶馬古道曾蜿蜒于此,車馬如龍,繁盛一時。至今當地仍保持著許多原始古樸的傳統和習俗,也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他留文化。
風光迤邐的云南麗江永勝縣他留山。
而今,在此聚居的他留人僅剩5000余人,一個燦爛的文明面臨消失的危險。一個退伍回家的他留“富二代”,計劃借助新媒體,讓本族文明和傳統發揚傳承下去。
他留文化首次走進香港
提及他留文化,就不得不提及“他留三姐妹“。
今年5月,距離他留深山的1300公里外,巨大的萬人體育場內,一場民族歌舞正讓神秘的村落與國際都市香港發生聯系。3個二十余歲來自他留深山的女孩,第一次將他留人的歌舞帶到香港。異族文化的出現,引發了全場的好奇和熱情。
而1000多公里外,正在昆明度假的段文華,遠未料到,演出會如此成功。這個由自家公司一手打造的他留文化品牌,走進都市文明的中心。數年前,正是他的父親推出了歌舞團體——“他留三姐妹”。
“他留三姐妹”已成為象征他留人文化的女團品牌。(受訪者供圖)
七八年前,段文華的父親開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專門做民族文化推廣。2016年,家境殷實的“富二代”段文華放棄了外面的精彩世界,退伍回家,子承父業。這位土生土長的他留山年輕人,一心想著“讓他留文化留下來,走出去”。
一開始,“他留三姐妹”只是為了給公司作宣傳。隨著麗江一帶旅游業的興盛,他留歌舞也漸成他留山旅游的保留項目,不但走進香港表演,也參加過央視的欄目錄制、亞洲藝術節開幕式演出等。
“現在,每年他留的火把節、粑粑節上,以‘他留三姐妹’為主的歌舞團都會被邀請去表演,主要是公益性質,我們還為此制作了光碟,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他留的民族文化。”
段文華介紹,自香港之行后,這個原本只在麗江小有名氣的“女團”陸續收到了包括香格里拉、昆明等地拋來的橄欖枝,“9月初還去了河南,唱到了外省。”
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消失
“這些民族服飾都是用火草麻布制作的,用我們當地特有的植物薄膜磨成水,打磨成一根一根的線,再制成布做的,現在會這樣手藝的人不多了。”
段文華提起他留人的文化,頭頭是道。
火草麻布,是一種獨特的紡織材料,從原料加工到成品,工序復雜。利用野生植物的葉子為紡織原料的方法,據歷史記載已有500多年歷史,在中國紡織史上絕無僅有。過去,這是每位彝家婦女必須掌握的紡織技術,近年來,這種紡織技術越加罕見,已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火草麻布,他留文明獨特的紡織材料。(受訪者供圖)
不僅是這些傳統的紡織技藝在逐漸失傳,段文華兩年前退伍回家時發現,小時候看慣了的古樸村落、聽慣了的當地語言、穿慣了的民族服飾也正在一點點消失。
“像我一般大的年輕人,很早就出去打工,去了城市后說話方式、著裝都有了改變,回來后風俗習慣都不一樣了,手藝傳承也斷了,很多人對他留人的歷史都不了解。”
在段文華眼里,他留山里的底樓式四合院、別致的炕床、美妙的歌舞,具有民族特色的粑粑節,都有不可取代的魅力。
段文華子承父業后,協助培訓歌舞團演員,將他留的特色歌舞制作成影碟傳播,在互聯網上推廣民族服飾、工藝品,忙得不亦樂乎。這兩年,段文華漸入角色,對他留文化的興趣越加濃厚。
短視頻成推廣他留文化好渠道
他留山里,不僅有著原生態的民族文化,還有都市里少見的綠色食品,尤其是高山里生長的烏骨雞,營養價值極高。
段文華一家,率先規?;B殖起了烏骨雞,并命名為“他留雞”。“他留雞”綠色有機,很快獲得游客的青睞,漸成麗江市品牌,2010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優良品種保護名錄。
他留高山里生長的烏骨雞,營養價值極高。(受訪者供圖)
段文華的父親成立文化傳播公司后,牽頭帶動當地成立合作社做規?;B殖,還組織了他留烏骨雞養殖協會。據悉,目前共計有400多戶當地村民入會養殖烏骨雞,也帶動了當地的貧困戶脫貧。“一只雞市場價格能達到50至80元一公斤不等,養殖大戶一年能達到十萬多的收入。”段文華說。
除了他留雞,公司還聯合農戶,逐步將他留紅米、他留粑粑、他留梨等農副產品,銷往山外。
通過打造歌舞團、養殖生態產業鏈,父親的公司已在云南麗江小有名氣,但段文華卻有更宏大的目標。
2016年,公司首次試水互聯網,段文華想通過網絡將他留特色產品推銷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然而效果卻不太理想。“有一些民族服飾和產品,工藝繁復,無法量產,價格昂貴,對于淘寶、微店來說,關注的人也不多。”
平日里無聊,段文華喜歡玩短視頻,卻沒料到,這是推廣他留文化的好渠道。
今年9月,段文華去北京參加了快手“幸福鄉村帶頭人計劃”,快手助力鄉村振興,通過對100位鄉村快手用戶提供商業和管理教育,產業資源和品牌資源,進一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顒又?,多位快手“網紅”分享了如何通過短視頻平臺推廣土特產的經驗。
段文華參加快手“幸福鄉村創業學院”培訓。(受訪者供圖)
這些通過短視頻圈粉無數的“網紅”擁有眾多粉絲,產品也賣得快,這給了段文華靈感。
“我整個人都通了,感覺平時碰到的一些困難都有了解決的方法。”段文華稱,這趟北京之行自己學到了很多經驗,“他們的經歷給了我信心,下次,我也要把他留的粑粑節、服裝、歌舞拍成視頻上傳,我有信心我們的產品能通過短視頻平臺做得更好,會有更多的人了解他留文化!”
民族文化要吸引游客走進來
據悉,早在2012年,云南省文化廳即將永勝縣作為文化扶貧的重點地區。之后,又將他留文化納入永勝縣的文化品牌來支持,把他留山作為4A級景區進行打造,將他留人的聚集地六德鄉的民族村寨扶貧工作納入整鄉推進項目。
段文華認為,他留人的文化想要留下來、走出去,還是得吸引游客走進來,只有真正將他留山的旅游業發展起來,文化和產品才能推廣出去。
“我們這里有山有水,有他留人的古城堡、大碑林,還有在全國螺旋藻產量都靠前的湖泊,旅游資源很豐富。”
段文華談及家鄉的旅游資源很興奮,但目前,他留的旅游資源多處于未開發狀態,交通、吃住也不甚便利,來他留旅游的人并不多。
放棄了外面的精彩世界,選擇回鄉做文化產業的段文華,早已在心里確定了以旅游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路線圖,互聯網也將成為他未來推動他留文化發展的重要推手。
談及未來規劃,這個從軍隊里走出來的年輕人,透著一股韌勁,“目前政府也在扶植他留山的旅游開發,只要開發起來,文化宣揚出去,有游客來玩,我們的文化和產品就不愁推不出去!”段文華說。
(來源:南方都市報 )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