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城投:被終結的融資使命

過去二十多年,這些政府融資平臺為推動城市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許多并不具備自主盈利能力,主要通過財政補貼來維持運營,其償債資金也主要來自政府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責任編輯:顧策

2018年10月6日,上海,距離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還有30天,上海城投集團舉辦誓師大會。(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11日《南方周末》)

過去二十多年,這些政府融資平臺為推動城市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許多并不具備自主盈利能力,主要通過財政補貼來維持運營,其償債資金也主要來自政府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2018年9月13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其中一點提到“對嚴重資不抵債的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依法實施破產重整或清算”。這意味著,中央不再為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兜底。

政府融資平臺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門通過財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承擔政府的投融資功能,具體形式包括綜合性投資公司,如建設投資公司、建設開發公司、投資開發公司等,也包括行業性投資公司,如交通投資公司、旅游投資公司等。

過去二十多年,這些政府融資平臺為推動城市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也因此積累了大量債務,對中央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形成重大掣肘。

“如果融資平臺實施破產,可能會出現較大范圍的城投債務違約,包括城投債在內,中央對于城投債違約的容忍度高于市場預期。”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他表示,這也會倒逼那些依靠傳統模式、資金來源以財政為主的城投公司加快市場化轉型。

城投債違約

2018年9月13日,指導意見發布的前一天,標普全球評級將中國7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各下調1個級別。

這7家融資平臺分別是重慶市南岸區城市建設發展集團、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天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無錫市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揚州市城建國有資產控股集團、長沙先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鎮江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下調評級主要是因為這些融資平臺為地方政府承擔的角色正在減弱,地方政府為其提供的特別支持也可能弱化,融資平臺由政府背書的信用光環已經退去。

自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之后,中央一直在努力推進地方政府與其融資平臺的分離,推動融資平臺去政府化,向市場化轉型,融資平臺作為政府在資本市場代言人的角色逐漸弱化。

2018年9月13日發布的指導意見,將中央對融資平臺的容忍底線,拉低到了“破產”。

“融資平臺借債主要有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