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特別報告:少升溫0.5℃,北極無冰風險降低

地球多升溫0.5℃,對更加敏感的生物比如珊瑚,也許是滅頂之災。

責任編輯:汪韜

一處融化的冰山。根據IPCC最新報告,在升溫2℃的情境下,北冰洋夏天完全無冰的情況可能每十年就會發生一次;而在升溫1.5℃時,這一風險降低到每百年一次。(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11日《南方周末》)

地球多升溫0.5℃,對更加敏感的生物比如珊瑚,也許是滅頂之災。

在IPCC1.5℃特別報告發布的同一天,首次提出2℃的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也因為對氣候變化經濟學的研究,獲得了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個夏天無比關心“北極30℃”的中國人,很少會留意一個最新的科研結論:在升溫2℃的情境下,北冰洋夏天完全無冰的情況可能每十年就會發生一次;而在升溫1.5℃時,這一風險降低到每百年一次。

這個結論來自于2018年10月8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如果全球升溫高于工業化前水平的1.5℃,影響的不只是北極,還有珊瑚、漁業、糧食和人類自身的發展。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已經升高了1℃,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最快的話,12年后,就會升溫1.5℃,這個時刻最晚也會在2052年來臨。

只升溫1.5℃是一個很難抵達的目標,報告更是一記沉重的警鐘。

為什么是1.5℃?

韓國仁川當地時間10月6日下午3點,會議主席落槌,報告決策者摘要最后一個自然段得到批準,這之前的近30個小時很多代表無眠無休。會場爆發出熱烈掌聲,還有人流下了淚水,情景堪比迷你版的巴黎峰會。

“這是我經歷過的最長時間報告編寫,我從來沒有感到這么疲憊過。”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姜克雋說,他是報告的作者之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