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公益機構共建生態圈“看不見”的單親媽媽NGO
多位業內人士共同描摹出了一個不輕易訴苦、身份隱蔽、需求復雜且多樣的單親媽媽群像。
責任編輯:呂宗恕
單親媽媽公益NGO的服務對象多半仍是孩子。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11日《南方周末》)
多位業內人士共同描摹出了一個不輕易訴苦、身份隱蔽、需求復雜且多樣的單親媽媽群像。這種群體復雜性,直接提高了單親媽媽公益組織的運營難度,也讓它們難以“被看見”。
“公益生態圈”正在改變單親媽媽公益組織的格局,從分散、疏于聯系轉變為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展現出一種充滿活力的新生態。
在近2400萬的中國單親家庭中,百分之七十都是單親母親家庭。她們面臨著經濟、教育、住房、就業、子女撫養、家務勞動身心健康與再婚的七大難題。但是真正持續提供幫扶的單親媽媽公益組織,全國不超過十家。
這個數字是唯品會公益2017年9月經過一次摸底調查得到的結果。
正是對女性公益領域的長期觀察和投入,讓唯品會企業社會責任總監王永莊和她的團隊將目光聚焦到單親媽媽群體,通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各地婦聯資源、公益組織體系和專家的調查,發現“(單親媽媽)這群人整個資源和境況都不是特別好”。
2017年12月1日,唯品會公益啟動“唯愛·媽媽+幸福賦能計劃”,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唯愛·媽媽+公益聯盟”。2018年5月,國內首個“單親媽媽”互聯網公益平臺正式上線,建立“唯愛媽媽生態圈”,目前從全國選出24家申請機構和個人成為首批成員。
“被看到”的難題
2018年3月,“唯愛·媽媽+公益圈”聯手高校老師發起“跨城市單親媽媽抽樣調研項目”,在5個城市進行深度訪談和調查。結果顯示,近16%的單親媽媽沒有任何幫扶來源,80%的單親媽媽可以從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成員中獲得幫助。而關于單親媽媽的社會支持系統,學術界得出了相同結論:孤立無援。
籌劃之初,王永莊團隊感到困惑的是,她們考慮如何賦能單親媽媽群體時,很難找到項目的落腳點,“單親媽媽群體的需求在哪里?”
在調研中,多位業內人士共同描摹出了一個不輕易訴苦、需求復雜且多樣的單親媽媽群像,單親媽媽群體不易被發現、需求難滿足。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才能順利推進項目,另一方面來看,群體復雜性直接提高了公益組織的運營難度。
長期關注如何開發公益項目設計的崔效輝認為,服務對象細分是設計公益項目的第一件事,它決定了服務內容。作為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崔效輝同時擔任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