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場大地藝術祭,這座荒村活了過來
穿過長長的隧道,雪國就到了。
這里是日本越后妻有,連綿的綠色梯田,在秋季化作金色的穗海,產出日本最好吃的大米。這里也是日本難得一見的豪雪地帶,隆冬之時,田野和山坡被厚達一兩米的積雪所覆蓋,造就了文豪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
責任編輯:吳悠
穿過長長的隧道,雪國就到了。
這里是日本越后妻有,連綿的綠色梯田,在秋季化作金色的穗海,產出日本最好吃的大米。這里也是日本難得一見的豪雪地帶,隆冬之時,田野和山坡被厚達一兩米的積雪所覆蓋,造就了文豪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
越后妻有的雪景
在名作家加持的光環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越后妻有本應有不錯的發展潛力。然而,由于這里位于深山,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無人問津。直到2000年,第一屆大地藝術祭在越后妻有舉辦,來自日本各地甚至海外的人終于第一次注意到這個頗為拗口的地名。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大地藝術祭中,54萬游客陸續探訪越后妻有,為當地帶來超過37億日元(約2.2億人民幣)的經濟效益,其火爆程度與當下不少頻頻遇冷的藝術節形成鮮明對比。
越后妻有當地餐廳的店員熱情地跟客人聊天
為什么是藝術
越后妻有位于新澙縣,由相鄰的十日町、津南町兩地組成,包含著 200 多個村落,占地760平方公里,比東京23個特別區的總面積還大,卻只居住著6.3萬人。20年前,這里還有近8萬人口,歷史鼎盛時期,僅是十日町就有十余萬居民。
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經濟和人口增速雙重放緩,大批村民涌向東京、中京、大阪三大都市圈謀生。中青年人的流失使越后妻有日益凋敝,老齡化指數直線上升,當地居民的生活與生產陷入了衰退境地,嚴峻時期,甚至連守墓人都找不到。
巴士連接著越后妻有的眾多村落。
怎樣才能在保留越后妻有獨特性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并盡量保證當地人生活的幸福感與滿足感?1994年,新澙縣政府制定地區活性化政策——“新千年發展計劃”,推出大地藝術祭方案,三年舉辦一次,以藝術之名發展旅游業,促進經濟發展,實現鄉村的再生,由藝術家北川富朗擔任藝術總監。
北川富朗一邊邀請全球各地的知名藝術家來越后妻有創作,一邊鼓勵當地人參與其中,希望讓外來者與在地人都能借此重新認識越后妻有,發現鄉村的價值與意義。
越后妻有地區,就是一座天然美術館。
設想很美好,但方案還未落地,本土居民就給了北川富朗當頭一擊。由于越后妻有一直保留傳統的農耕生活方式,當地人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非常低。在他們看來,現代藝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