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為什么這么鮮?竟有這么多貓膩!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近日發布的醬油比較試驗結果顯示,120個醬油樣品中,有29個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存在鈉含量超標、虛標營養成分等問題。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近日發布的醬油比較試驗結果顯示,120個醬油樣品中,有29個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存在鈉含量超標、虛標營養成分等問題。
23款醬油樣品虛標營養成分
在本次抽取的120個醬油樣品中,有23個樣品營養成分標示數值與實際檢測數值不符。標稱B.B.牌一款兒童醬油樣品、標稱李錦記牌錦珍生抽樣品、標稱美味思牌本釀鮮特級生抽醬油樣品、標稱珠江橋牌草菇老抽樣品、標稱日本丸天生魚片用配制醬油樣品、標稱日本朝紫配制醬油樣品,鈉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部分樣品中釀造醬油核心成分約等于零
釀造醬油的核心成分是氨基酸態氮,這也是衡量釀造醬油品質的最核心指標之一。一款標稱宿遷市泗洪縣華美調味品廠生產的蟹園牌紅燒老抽,標簽上顯著標示著“釀造醬油”的字樣,但經過檢測,氨基酸態氮含量為0.01g/100ml,僅為標準最低限值的四十分之一,可以說約等于沒有。
檢檢測機構工程師高帥:沒有達到我國釀造醬油的最低標準要求,甚至可以說就不能叫做醬油,它的標簽上卻顯著標示著釀造醬油的字樣。
老抽是南方地區對濃色醬油的一種俗稱,標稱滕州市華鳳秀色調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華鳳伊俐家牌草菇老抽這款樣品的包裝上雖然也標注著紅燒醬汁,但其中草菇老抽標注的位置十分明顯,通過檢測,氨基酸態氮含量為零,全氮含量也僅為0.19g/100ml,完全不符合國家對醬油的標準規定。
120個樣品中超7成醬油檢出增鮮劑
值得注意的是,檢測發現,超7成醬油檢出了增鮮劑,雖然目前我國并不限制增鮮劑在醬油中的使用,但專家指出,不排除有些樣品是通過添加增鮮劑等來提高醬油的品質。
在市場調查中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醬油品種非常繁雜,諸如海鮮醬油、高鮮醬油、草菇醬油、兒童醬油、生魚醬油等等名稱不一而足。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許多醬油的標簽看起來很誘人,但其實里面裝的醬油成份如何卻不好說。
銷售人員:這個海鮮醬油不建議買。
記者:不建議買?
銷售人員:食品添加劑太多。
記者:哪種是食品添加劑?
銷售人員:谷氨酸鈉,都是食品添加劑。
記者進一步調查比對發現,這些標稱為海鮮醬油、增鮮醬油、菌菇醬油的商品外包裝上的配料表往往都標著一些與味精成分相同或類似的增鮮劑成份。記者注意到,在這次比較試驗的120個醬油樣品中,有86個樣品檢出了增鮮劑,占比超過70%。
增鮮劑或被用于粉飾檢測數據
檢測人員表示,生產廠家將增鮮劑或者稱之為增味劑的添加劑加入醬油并不只是增加口感那么簡單。
原來,國家標準規定,在醬油的包裝上要直接明示出相應的生產工藝和最主要品質指標——氨基酸態氮的含量,產品的氨基酸態氮含量不得低于其在標簽上明示的含量值,當然也不能低于國家標準的最低限值。
國家標準規定,釀造醬油品質指標一般包含四項,分別為氨基酸態氮,全氮、可溶性無鹽固形物和銨鹽,其中氨基酸態氮為重要指標,決定著醬油的質量等級。品質指標不合格,意味著相關企業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如果品質指標沒有達到我國醬油標準的最低指標,意味著消費者有可能買到的不是釀造醬油。
檢測人員表示,正是因為國家標準對醬油核心指標氨基酸態氮的嚴格要求,所以才有相當一部分醬油生產廠家熱衷于為醬油添加增鮮劑或其它類似物質。
檢測機構高級工程師 劉愛萍:谷氨酸鈉其實就是增味劑,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味精,配合谷氨酸鈉來增加一些其它的增味劑,這些東西都能使醬油的風味更豐滿,這些年來醬油的配料表里面的東西越來越多。有一個問題就是,隨著增鮮劑的增高,有可能有些醬油它的等級達不到原來這個等級,通過谷氨酸鈉,通過增加味精來提升它的等級。
檢測人員表示,目前我國并不限制增鮮劑在醬油中的使用,但是企業使用增鮮劑的目的不應該是用于應付醬油的氨基酸態氮含量檢測,這種針對性的應付背離了醬油標準制定的初衷。
細分工藝 醬油新國標將實施
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醬油產品當中新的質量問題,并已經著手解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醬油》新標準將于明年12月份實施,新標準規定企業不得再采用調配工藝生產加工醬油,只有采用傳統釀造工藝生產才能叫作“醬油”,調配的 “醬油”只能叫“復合調味料”。這個措施可謂是快刀斬亂麻,我們自然要拍手叫好。但回頭看一看,有些企業現在能把配制醬油硬是標成釀造醬油,那新標準實施后,他們會不會把“復合調味料”也標注成“醬油”呢?所以再好的標準也要有誠信的企業去實施,要有有力的監管措施做保障。
(來源:央視新聞)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