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驚艷世人 這個省被譽為世界級"橋梁博物館"

作為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萬余座橋梁,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

在貴州平塘縣至羅甸縣高速公路施工現場,建設者正抓緊修建平塘特大橋(9月25日無人機拍攝)。這座大橋因其中一個328米高的橋塔,成為混凝土結構塔高“世界第一”。目前,橋塔已突破300米,預計11月即可完成封頂。新華社發 楊文斌 攝 (點擊可觀看視頻)

位于貴州省福泉市,修建于明代的葛鏡橋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西南橋梁之冠”(8月2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世界高橋前100名中,46座在貴州。改革開放40年來,數代建設者鑄就“橋梁精神”,打造了數量多、類型全、技術復雜、難度極大的“橋梁博物館”。

奇跡的背后,是中國人民奮斗精神的寫照。

打造世界級“橋梁博物館”——

貴州橋梁建設集中了多座世界級的公路、鐵路特大橋。目前貴州公路橋梁有2.1萬座,梁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等所有橋梁類型都有并屢創世界紀錄,打造了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

一列從貴陽北到重慶西的動車行駛在貴州省遵義市境內的烏江大橋上(1月2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東渡“取經”和一粒砂——

在貴州修橋有多難,一砂即知一世界。貴州河流密布,但多數為高山峽谷河流,可用的建筑砂極少。為了這一粒砂,貴州幾代建設者摸索前行,不僅在全國首創了成熟的機制砂工藝,還將貴州的“土辦法”推動形成了全國行業標準,為世界高山峽谷地區的工程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萬橋飛架”的嬗變——

都說貴州“地無三里平”,但從海拔500多米的赤水河谷,到海拔2000多米的烏蒙高原,因為一座座架設在高山峽谷間的大橋,貴州成了暢通的“高速平原”。

一列動車組測試列車駛過夜郎河特大橋(1月11日無人機拍攝)。該橋位于貴州省桐梓縣境內,主橋設計采用“提籃式”鋼管骨架拱橋,最大跨度370米。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在貴州平塘縣至羅甸縣高速公路施工現場,建設者正抓緊修建平塘特大橋(9月25日無人機拍攝)。這座大橋因其中一個328米高的橋塔,成為混凝土結構塔高“世界第一”。目前,橋塔已突破300米,預計11月即可完成封頂。新華社發 楊文斌 攝

在貴州高高的山崗上萬橋飛架,中國人民自強、奮斗精神在山崗上高高地挺立。

文字記者:劉茁卉、胡星、蔣成

視頻記者:劉勤兵、楊焱彬、陳嬙

視頻編輯:蔡志堅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