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秘方治大病、換季就去洗血管……十大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十大用藥誤區包括“追求療效濫用藥”“自行停藥無危害”“胰島素有依賴性”“使用藥品不得法”“別人能用我就用”“不良反應很可怕”“偏方秘方治大病”“海淘藥品放心用”“換季就去洗血管”“回避風險不接種”。
責任編輯:何海寧
十大用藥誤區包括“追求療效濫用藥”“自行停藥無危害”“胰島素有依賴性”“使用藥品不得法”“別人能用我就用”“不良反應很可怕”“偏方秘方治大病”“海淘藥品放心用”“換季就去洗血管”“回避風險不接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對安全用藥科普信息的渴求也日益迫切。2018年10月17日,全國“安全用藥月”期間,中國藥學會在國家藥監局的指導下發布公眾十大用藥誤區。
十大用藥誤區包括“追求療效濫用藥”“自行停藥無危害”“胰島素有依賴性”“使用藥品不得法”“別人能用我就用”“不良反應很可怕”“偏方秘方治大病”“海淘藥品放心用”“換季就去洗血管”“回避風險不接種”。排名不分先后,但都是公眾誤識率較高、潛在風險較大的用藥誤區。
“這只是冰山一角,從側面反映出公眾普遍缺乏安全用藥知識,用藥安全的素養亟待提高。”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丁麗霞說。
發布會上,“一老一小”兩個特殊群體的用藥安全,頗受關注。
一些藥品說明書描述含糊,經常出現“兒童酌減”的用量描述。減多少?怎么減?說明書里沒下文,家長只能“靠手掰、用刀切”來掌握兒童用藥的適宜用量,帶來諸多不便,甚至有兒童付出了生命代價。
北京協和醫院原藥劑科主任張繼春就遇到過這樣的悲劇。一位飛行員父親咳嗽,醫生開了含可待因成分的藥片。家中3個月大的孩子恰好也咳嗽,“飛行員都能吃的藥,孩子不能吃?”妻子切了半片,研碎,蘸著糖抹進孩子嘴里。半小時后,孩子窒息死亡。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張繼春強調,兒童各器官功能發育不成熟,對藥物具有特殊的反應性和敏感性,易造成毒性反應。兒童患病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處方用藥。
2018年9月,國家藥監局決定對含可待因的感冒藥說明書進行修訂,將12歲的禁止年齡提高到了18歲。南方周末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至今,在所有修改說明書的品種中,近20個涉及兒童用藥項的修改。
相對于成人,劑型因素對兒童用藥的安全影響更大。張繼春呼吁,開發更多適合兒童專用的劑型。
對于老年人的用藥誤區,在藥品咨詢崗位工作了10年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藥師王海蓮再了解不過。天氣轉冷,不少家庭都會要求門診大夫給老人開些“舒血寧注射液”,預防腦梗。但王海蓮提醒,在沒有癥狀時,不需要使用類似藥品。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過程漫長,通常會因高血壓、高脂血癥等疾病長期控制不佳,形成動脈斑塊阻塞血管,或者斑塊脫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歷時數年甚至數十年,這種變化不會因為每年輸1-2次液而改善。即使輸液會對人體局部血管有擴張作用,但補液結束后幾天,藥物代謝完畢,并不會長期對損害的血管有“修復”效果。
王海蓮還經常聽到醫生反饋,有些老年人使用降壓藥時,不聽醫生評估病情,“我聽張大媽說某某降壓藥的效果很好,我就用這種!&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