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老人:易被忽視的愛心專業課
陪伴老人,看似平常小事,卻被一家公益組織反復試驗、打磨,使之成為可復制的公益產品。他們以“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為原則,尊重每一個生命。
責任編輯:呂宗恕
十方緣義工在廣東江南醫院陪伴老人。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
陪伴老人,看似平常小事,卻被一家公益組織反復試驗、打磨,使之成為可復制的公益產品。他們以“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為原則,尊重每一個生命。
與許多關注臨終關懷的人不同,匡勝利沒有經歷至親離世的痛楚,也沒有未能告別的歉疚,他僅僅是因為學了心理學,認同北京十方緣的理念,從2013年開始在那里做義工。
北京十方緣,全稱北京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是一家以臨終關懷為主要業務的公益組織,2012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冊。由方樹功等10名志愿者籌建的北京十方緣,專門組織義工為臨終老人提供心靈呵護服務。后陸續朝著專業化、組織化方向發展,現在認可十方緣理念的老人心靈呵護組織已遍布全國各地,并組建線上線下互動的全國學習網絡、行業協會。
北京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這一強調情感關懷的公益機構還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正在養老服務的專業化路上努力前行。有著5年義工經歷的匡勝利,也將這一服務理念帶到了廣州,開始落地生根。
人生的鏡像
二星義工宋韻的這次陪伴并不順利。第一位老人54歲,中風偏癱。宋韻連續詢問了三次“我們來陪你聊聊天好不好”,他都回答“不需要”。
第二位老人窩在輪椅里,頭沉得很低,睡著了。
領隊匡勝利幫他們換到一位在走廊上的老人,他頭枕在輪椅后背上,仰面45度地看著前方。宋韻問要不要陪陪他時,他的眼珠轉動了一下,喉嚨里艱難地發出一聲“好”。
廣州十方緣這次探訪的廣東江南醫院也是廣東省民政廳直屬事業單位,該醫院頤養區配備了百來張養老床位,住了許多失能失智老人。義工探訪過程中,領隊匡勝利要挨個巡查,處理突發情況。
那聲艱難的“好”令宋韻意識到,眼前的老人難以用語言溝通。她用手機播音樂,舒緩柔和。老人聽著,眼睛不自覺地瞇了起來??飫倮嵝阉麄?,這位老人原是軍人,不妨放些軍歌給老人家聽聽。
說來奇妙,《強軍戰歌》響起,老人瞪大了眼睛,癱放在輪椅上的手奮力提起食指,打起拍子來。
另一病房里,78歲的吳伯不停地念叨“冇嘢做”(粵語,沒工作做),他很焦慮,擔心現在沒有工作,父母兒女該怎么辦。說起自己的子女孝順,每天都會送湯。
&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