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被禁用,DDT仍可能危害人類

由于DDT在環境中分解時間較長,多年前被禁止的這種化學物質仍有可能對人類產生不良影響。最新研究表明,在子宮中接觸過DDT的芬蘭胎兒,出生后罹患自閉癥的概率是正常胎兒的兩倍。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2年11月14日,白俄羅斯Novaya Strazha村附近的一處叢林,俄羅斯緊急情況部的工作人員正在處理有毒廢棄農藥。(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

由于DDT在環境中分解時間較長,多年前被禁止的這種化學物質仍有可能對人類產生不良影響。最新研究表明,在子宮中接觸過DDT的芬蘭胎兒,出生后罹患自閉癥的概率是正常胎兒的兩倍。

DDT(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是近代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化學物質之一,作為一種殺蟲劑,它是行之有效的,但它的有效毒性并不局限于昆蟲。

1962年,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的暢銷書《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直指化學物質(書中主要矛頭對準了DDT)對野生動物、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1972年,美國禁止生產和使用DDT。在這以后,許多研究都將接觸DDT與嬰兒出生缺陷、孕婦流產和生育能力下降聯系起來。目前DDT的使用在許多國家是被禁止的,但在某些地方如印度和非洲,它仍在被合法或非法地使用。

人類暴露于高DDT濃度下會引發痙攣和惡心,并可能會患上癌癥。同時,DDT也被認為是導致嬰兒出生體重過低、流產和兒童神經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由于DDT在環境中的分解時間較長,所以盡管大多數發達國家在幾十年前已經禁止使用DDT,但曾經的使用仍有可能會影響今天和未來出生的嬰兒患上自閉癥。2018年8月,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子宮中接觸過DDT的胎兒,出生后罹患自閉癥的概率是正常胎兒的兩倍。

多年前被禁止的化學物質在今天或許仍然對人類產生著不良影響。

DDT,早產,自閉癥

DDT對早產以及新生兒體重過輕的影響很早就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2001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柳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