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礦場與數字礦場同處一室
幾億年前的藻類變成了礦石,最后變成了看不見摸不著的電,進而又成了更加虛無縹緲的加密貨幣。而如果炒幣的泡沫破了,那就什么都沒有了。
責任編輯:顧策
幾億年前的藻類變成了礦石,最后變成了看不見摸不著的電,進而又成了更加虛無縹緲的加密貨幣。而如果炒幣的泡沫破了,那就什么都沒有了。
“話說龍是怎么畫出來的,據說最初是有人開了天眼看到龍,據實一筆一筆描下來的?”
“這個話題跑得有點遠啊,”霄鵬笑道,“畫龍也需要藝術調查。作畫的人無論是僧侶還是藝術家,可能先看到蛇,再去畫龍。達芬奇解剖人也是做藝術調查。”
周霄鵬生于廣州,碩士畢業于柏林白湖藝術學院,目前在柏林生活和工作,主要以一種報道式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性的藝術項目實踐。初次聊天的時候,對于他的工作如何定性,我們探討了一番。
一部分藝術家在畫室里,通過作品這一窗口來表達自己,一部分藝術家走出去做調研,把世界呈現給大家。他屬于后者,做的就是藝術調查。“藝術家做展覽調研和社會學工作者不一樣,藝術家不在乎學術條條框框,他們關注的是認識世界的方式,感性的部分比較多。”霄鵬這樣解釋。
2018年4月11日至4月30日,周霄鵬和伊瓦爾·費爾麥(Ivar Veermäe)合作的《熱》于愛沙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