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呂樂
電影《找到你》的上映,讓人們開始關注再次以導演身份走上前臺的前攝影師呂樂,我們回溯過去,希望能“找到”一個“被大眾忽視”的呂樂
呂樂 圖 / 本刊記者 姜曉明
電影《找到你》的上映,讓人們開始關注再次以導演身份走上前臺的前攝影師呂樂,我們回溯過去,希望能“找到”一個“被大眾忽視”的呂樂
1
隔著桌子,前攝影師、現在的導演呂樂,伸出他的右手,跟我握手。
“你的手很放松,有溫度,”呂樂說,“說明你不緊張。”
呂樂再次伸出他的手,這一次,他有意把自己的手掌繃得僵硬。“如果是這樣的手,太緊張了,就不大適合當演員。”
這是呂樂的方法論。選演員的時候,特別是非職業演員,呂樂會跟他們握手,他握手的感受會影響他們是否能夠留下來。
除此之外,呂樂會用握手的方式來給家里選保姆。“她們的手都挺粗糙,干活的手,握手的時候還得看微表情,人有時會從細微神態透露出某些內在的東西,眼神怎么樣啊,特別多細節。”他的太太則喜歡通過看面相找人。這些方法論并不是每次都奏效。有一回,一位看上去滿足所有條件的保姆,晚上給他們年幼的孩子喂奶時,喂的是涼奶。第二天早上,他們就解雇了這位保姆。這位不稱職的保姆來自四川廣元,下次遇見廣元的保姆,他們心里就會咯噔一下。但這又不盡然,呂樂母親家的保姆來自四川廣元,好得不得了,“保姆說什么就是什么。”母親極其喜歡甚至是依賴她。
呂樂覺得這都是個人經驗,沒有普遍性,他自己也不會因此落入陳見。好比他這些年參與的電影,無論作為攝影或是導演,手法都不會被框定,他會適應不同電影的需要。
這些天,呂樂去了盧溝橋附近的飯店,跟北京電影學院78級的同學聚會,距離他們當年入學已經過去40年。有老板出錢,各地的同學又聚在了一起。呂樂當年念的是攝影系,這次除了張藝謀、一位后來沒做攝影師的同學和一位去世的同學,攝影系的同學都到齊了。表演系的同學人多,呂樂一直都認不全。導演系這次來得也挺全,除了田壯壯,其他人都來了。他們站在一起,朝著高處的照相機,拍了一張大合影。呂樂導演的新片《找到你》正在上映,陳凱歌還包了場,請大家去看電影。
這撥被稱為“第五代”的電影人,大多過六十歲了。呂樂還能詳細地回憶起從電影學院畢業實習時,去云南拍電影《紅象》的情形?!都t象》是北京兒童電影制片廠的片子。導演是張建亞、田壯壯和謝小晶。攝影是曾念平,三位副攝影是張藝謀、侯詠和呂樂。“其實我們三個人都是攝影助理。”呂樂說,“藝謀是大助理,負責量光;侯詠是二助理,負責焦距;我是三助理,負責扛機器。”馮小寧是這部電影的美術?!都t象》拍攝期間,導演王君正帶著陳凱歌在云南相鄰的一個縣拍電影《應聲阿哥》。
《紅象》 (1982)
拍《紅象》的時候,有一天大清早,劇組到一片清代戍邊人的墓地里看景。導演和攝影,還有其他工作人員都在。三個攝影助理在一片混雜著陽光的霧氣里討論比劃起來,這鏡頭該怎么拍,那鏡頭又該怎么拍。“一旁的工作人員都看傻了,這幾個小孩在干嘛呢,這完全還輪不到我們說話呢。”張藝謀當時還創新地提出了攝影的不完整構圖,當然,他的建議被否定了。
呂樂坐在桌前,對往事的講述是平緩的,放在同學里面,他都是說話不多的人。呂樂的同班同學、北京電影學院前院長張會軍說,“那時的呂樂,是一個學習勤奮的人,做作業、拍東西,都比較有數,屬于那種世俗看淡但內心澎湃的人,總的特征是堅持個性與低調行事。呂樂為人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愛主動說話和表達自己,即便是說,也是非常靦腆。沒有成篇大套的東西,都是一句頂多幾句、言簡意賅、值得回味的大實話。”
呂樂的“樂”,發音是“音樂”的“樂”。他是1957年生人,小時候隨家人到了北京,講一口慢慢悠悠的北京城市普通話。他最早的名字是“大躍進”的“躍”,后來是“越南戰爭”的“越&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