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家委、老師——家長群的“三角關系”

黃英每天眼巴巴守著家長群,任何細節都可能成為情緒焦慮的導火索,例如老師發來照片的數量和家長準備禮物的價格。

作為家委,張曉滿感受到了不易,“老師說我花時間看了,音樂老師也說好,難道你說不好?”

周芳一周要上14節課,教學帶班、跟家長學生溝通、教研充電、做報告材料檔案。2014年之前,她感覺自己還有時間看新聞、聽音樂,“但這幾年,坐下來就是拼命工作”。

責任編輯:吳筱羽

(梁淑怡/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25日《南方周末》)

黃英每天眼巴巴守著家長群,任何細節都可能成為情緒焦慮的導火索,例如老師發來照片的數量和家長準備禮物的價格。

作為家委,張曉滿感受到了不易,“老師說我花時間看了,音樂老師也說好,難道你說不好?”

周芳一周要上14節課,教學帶班、跟家長學生溝通、教研充電、做報告材料檔案。2014年之前,她感覺自己還有時間看新聞、聽音樂,“但這幾年,坐下來就是拼命工作”。

黃英學習“當家長”,是從放棄一組鐵皮柜開始的。

黃英的女兒剛上一年級,今年9月開學后不久,女兒班上打算添置儲物柜和書柜,家委們在群里征集家長意見。黃英點開圖片,一個標價不菲的木柜子。

她沒多想就回復:“唉呦,不要買木柜子吧,再好的木頭都有味道,放在教室對孩子身體不好。”她還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法——買鐵皮柜,幾百塊錢一個,又便宜,又沒有甲醛。

“你在群里胡說啥。”一名家委馬上發來私信。

她覺得無辜,認真解釋自己的建議,隨后被告知木柜子已經得到老師的“拍板”。

黃英想了想,沒再吭聲。

那一天起,大學老師黃英開始學習如何在家長群里“當家長”。

黃英不知道的是,這個由普通家長、家委和老師組成的三角組合,當中卻各有委屈。

9月開學后以來,各地家長群里炫富、戲精、拍馬屁等為人詬病的異化引發一波又一波關注,熱度持續一個多月不減。近日,杭州、西寧、衡水等地教育部門專門出臺了針對家長群的“新規定”,試圖減輕家長群對各方帶來的負擔。

為了孩子的一張照片

女兒開學兩三周后,李斌不堪其擾,退出大半群聊,“太吵了”,把妻子留在群里。

黃英和丈夫李斌加入了近十個家長群,這當中,有班級范圍內的禁言通知群、分享聊天群、沒有老師的八卦群,以及學校百人群、小區家長群、居住區域家長群、居住區域所在板塊家長群等。以多種主題排列組合而成的家長群,動輒產出幾百條未讀信息。

李斌的煩惱,城市家長都有。

演員馬伊琍加入了十幾個不同主題的家長群,在拍戲期間也不停拿著手機回復群內信息。“不回確實不行。因為我的孩子是普通人,不能讓別人覺得我的孩子很特殊。”2018年9月17日,她在某電影發布會現場說。

網上流傳著這樣的家長群“潛規則”:老師的通知是必選項,家長的討論是可選項,向老師獻殷勤是備選項,可一旦關系到自己的娃,所有不滿和無奈都要放下,這一切,都成了必選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