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走下神壇?

英美兩項大型臨床試驗質疑阿司匹林功效,在引發中國病患疑慮的同時,業界專家卻認為這并非“顛覆性研究”,爭論早已存在。

“公眾恐慌、業界安靜”的背后,是這一理應謹遵醫囑、嚴謹使用的藥物,已被濫用成“萬能神藥”“床頭三寶”,“該吃的不吃、不該吃的亂吃”成了常態。

責任編輯:何海寧

(農健/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2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地位難撼動,使用卻混亂  阿司匹林:走下“神壇”,仍是“王者” 》)

英美兩項大型臨床試驗質疑阿司匹林功效,在引發中國病患疑慮的同時,業界專家卻認為這并非“顛覆性研究”,爭論早已存在。

“公眾恐慌、業界安靜”的背后,是這一理應謹遵醫囑、嚴謹使用的藥物,已被濫用成“萬能神藥”“床頭三寶”,“該吃的不吃、不該吃的亂吃”成了常態。

“我得過冠心病,連續吃了4年阿司匹林,該不該停藥?”2018年10月18日,“全國安全用藥月”的一次科普互動活動上,一名65歲的患者問王海蓮。

王海蓮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副主任藥師。從事藥物咨詢近10年,常有人問起該不該服用阿司匹林。但最近一個月,對阿司匹林望而卻步的患者突然多了起來。

此時,一則標題為《阿司匹林走下神壇》的文章正在社交媒體上快速擴散。朋友圈刷屏的同時,也讓病號們神經緊繃了起來。

“兩大國際權威雜志發文,阿司匹林沒益處!”文章驚呼,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個“長達40年的錯誤”,因為它非但無法提供安全有效的保護,還可能導致腸道和顱內出血、潰瘍、腎功能衰竭、失明等。

“當時我就想,文章把人搞糊涂了,這可麻煩了。”王海蓮感嘆。幾天后,越來越多的咨詢人數,印證了她的判斷。

“這顯然是斷章取義的誤讀。”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委、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郭藝芳解釋,阿司匹林不是神藥,但王者地位依舊,絕非像文章斷言的那樣走下神壇。

“走下神壇”?

如果不是因為這場風波,很難想象國人何時不再把阿司匹林奉為“萬能神藥”。

這是世界上最常用,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一種藥。1897年,阿司匹林由德國拜耳公司原創合成,兩年后上市。起初,它被用作止痛消炎藥,直到20世紀中期,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應才被發現。1980年和1985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