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拉鋸戰:誰抄底,誰離場
眼下,各路資金都在用腳投票。
責任編輯:馮葉
2018年10月22日,股民在浙江杭州一證券交易場所關注股市行情。
進入2018年10月之后,中國股市陷入了一場艱難的拉鋸戰。10月18日,上證綜指以2486.42收盤,創下了2014年11月份以來新低。此后兩個交易日出現大漲,但是到了10月23日又迎來下跌,滬指跌破2600點,收報2594.83點,跌幅2.26%。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罕見共同發聲,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也密集出臺,市場上的悲觀情緒得以緩解。
眼下,各路資金都在用腳投票。
消失的散戶
繼續趴著,還是割肉離場,成為了擺在王章面前的一個選擇題。2018年7月6日,當滬指擊穿2700點時,王章選擇了蟄伏,用時間換空間。他本希望在此后的日子里,股市會迎來一波反彈,從而讓他收復失地。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此后的三個多月里,A股行情持續走低,尤其是到了10月18日,滬指甚至跌破了2500點,創下了4年來新低。
慶幸的是,王章投入股市的錢以自有資金為主,而他的一個朋友由于向券商借了錢,在10月18日最低點的時候,被平了倉,損失了一百多萬。
中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而美股則是一個典型的“機構市”。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美股散戶的交易額僅占11%,私人養老金、公募基金、境外機構投資者構成了美國股市的三大主力。
散戶的一個特征就是“追漲殺跌”,缺乏理性和專業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