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昶:2008暑假閱讀歷史篇
在當今這個浮躁的商業化年代,不少歷史書竟成了暢銷書,實在是件好事。不過檢視一下那些暢銷的書目,好像“品”評一朝一代帝王將相權謀得失的“那些事兒”多了些,為此,在這個暑假里向大家推薦兩本中國通史來平衡一下這個偏頗。
責任編輯:劉小磊
劉昶
年齡:54
現職: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經濟社會史
在當今這個浮躁的商業化年代,不少歷史書竟成了暢銷書,實在是件好事。不過檢視一下那些暢銷的書目,好像“品”評一朝一代帝王將相權謀得失的“那些事兒”多了些,為此,在這個暑假里向大家推薦兩本中國通史來平衡一下這個偏頗。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許倬云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許倬云教授學貫中西,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他以3年時間和精力撰寫的這部著作,綜合了海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他本人畢生治中國史的心得和卓識,對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做了全面扼要而又深入淺出的討論。他以黃河長江比喻中國五千多年波瀾壯闊、多彩多姿的歷史文化的發展,寫出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恢弘氣勢、包容開放的胸懷和頑強不息的生命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歷史。許倬云說他的這部中國歷史是“為這一代中國人撰寫的歷史”。那么,在這個全球化時代的中國人應該擁有一部什么樣的歷史呢?許倬云的回答是,一部體現中國文化江河匯流、海納百川的歷史。它不是一朝一代的譜牒,不是一國一族的家乘,而是所有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的人們的英雄史詩。“中國文化從源頭的細流,長江大河一路收納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這些河川帶來的許多成分,終于匯聚為洪流,奔向大海——這一大海即是世界各處人類共同締造的世界文化。”
以中國文化的歷史發展為主要著眼點,這本通史擺脫了以華夏為中心、為正統的窠臼,在一個更為宏大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