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一小時!廈航機組化險為夷 88人平安落地
責任編輯:董曉瀟 王浩程
近日,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廈航MF8411航班上的乘客和機組人員,遭遇“驚魂1小時”!飛機即將到達拉薩時,一側襟翼突然出現卡阻,飛機既無法減速,也無法上升。當班機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飛機安全降落,機上88人平安歸來。
↑點擊觀看視頻:驚魂一小時 廈航機組如何化險為夷?
飛機襟翼突發故障 機上88人平安落地
發生險情的廈航MF8411航班是一架機齡為7年的波音B737-700客機,當天飛機即將到達目的地時一側襟翼突然出現卡阻故障。
從13點47分機組監控到飛機機械故障報警,到14點52分飛機成功著陸,約一小時的時間里,這架航班經歷了什么?
據廈航官方通報,發現故障后,機長第一時間將故障通報給廈航運行控制中心,經綜合分析最終空地協作研究決定,飛機在機場上空盤旋耗油,以減小落地時的重量,最大限度降低接地時的速度,確保人機安全。
同時,駐藏空軍某基地指揮所也接到民航報告,迅速轉進一等處置,做好了空中和地面的救援準備。
飛行管制室管制員 蘇誠晟:飛機著陸過程中可能因速度過大沖出跑道,接到民航請求后,我部立即將情況上報并啟動應急預案。
駐藏空軍某基地指揮所通過航空管制,命令所有在空飛機盤旋等待或返航、區域內所有飛行器避讓故障飛行器,通知臨近的日喀則機場做好備降準備。同時,做好地面救援準備,消防車、救護車等緊急進場,加強雷情監控,主動提供軍方掌握的風向、風速氣溫等氣象資料、幫助民航部門定下迫降方案。
最終,飛機在空中盤旋近一個小時后成功著陸,機上88名旅客和機組人員平安落地。
高高原地區 廈航機組如何應對故障?
飛機降落的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海拔3600米,屬于高高原機場。在高高原地區出現襟翼故障,是對機組專業技術和處置能力的極大考驗。
隨著高度升高,空氣稀薄,發動機進氣量會減小,發動機會變的軟弱無力,導致飛機的各個操控面操縱效果降低。飛機最終成功降落,可以看出機組及地面對此次故障做出了認真分析和周密計劃。
中國航空學會理事張維表示,從航空公司角度來講,襟翼故障并不罕見。這次襟翼故障,無論是航空公司還是機場,他們的標準操作流程到位。機組選擇在拉薩降落,而不是冒著風險飛回去,也可以看出機組處置冷靜。
經過耗油減重,航班最終在拉薩機場(海拔3600米)降落,沒有選擇備降日喀則機場(海拔3782米)。對此,張維表示,廈航有在拉薩機場運行的經驗,對于機組來說,可能在拉薩機場降落會是安全的選擇。
【新聞多看點】
目前,廈航MF8411航班仍然停留在拉薩機場,機務人員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全面檢查。通報表示,飛機出現“襟翼不對稱”情況,在飛行時無法達到穩定平衡狀態,存在安全風險。
什么是飛機的襟翼?
襟翼是指飛機機翼邊緣的翼面可動裝置,主要功能是改善飛機機翼的升力系數,為飛機提供額外的升力。在著陸期間,它主要是讓飛機在快接地之前減小能量,更有利于飛行員著陸前的操縱及著陸后的減速和剎車。
襟翼可裝在機翼后緣或前緣,可向下偏轉或(和)向后(前)滑動,來增大機翼的彎度。正常情況下,飛機左右兩邊的襟翼是同時放出,同時收起,使得飛機左右兩側受力一致。
“襟翼不對稱”會帶來什么?
中國航空學會理事張維表示,當襟翼出現故障時,飛行員會立刻接收到信號,可以在兩邊襟翼基本平衡的情況下操縱飛機,不會對飛行安全有影響。最關鍵時刻是在飛機落地瞬間,因速度過快,飛機主起落架輪胎可能造成損傷而產生爆炸,有可能使飛機沖出跑道。
張維:襟翼一旦出現“一丁點不對稱”情況,就會被“鎖死”。機組需針對已放出襟翼的飛機要高速落地的情況進行處置,這對機組降落時減速及飛機姿態都有要求。飛行員訓練“襟翼不對稱”情況是航空公司的必備科目。
飛機故障,不可能完全避免,但也沒有那么可怕,民航系統有著完備的應急處置預案,只要按章操作,冷靜應對,絕大多數故障是在可控范圍內。
(來源:央視新聞)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