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上海國際學校食堂事件:何以受傷的總是民辦學校?

剛剛過去的周末,讓上海、特別是國際學校的寶爸寶媽最鬧心的,一定是學校食堂。中芯學校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雖然因此校長免職,供應商更換,但家長們懸起來一顆心并未徹底放下,大江東工作室也試圖跟蹤:為什么出現監管漏洞的,往往是民辦學校? 

中芯學校正門

 

上海市民辦中芯學校(以下簡稱中芯學校)董事會公開致歉了;學??傂iL朱榮林、總務主任唐翠華以及食堂管理員馮正梅三人被免職了;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也對原食堂配餐供應商上海怡樂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樂食)立案調查了……

新的供應商已經開始為中芯的孩子們供飯,有家長對大江東工作室說:“小朋友回家說,這是上學以來最好吃的飯。”

在東弟東妹聽起來,這話未免有幾分心酸。

這起校園餐飲安全事件,應該說解決的還算及時、妥善,但亡羊如何補牢,還需更多追問。

一問,食品安全的校長負責制早已明確,校方何以如此漫不經心?

事情的起因很“偶然”,正是這“偶然”才讓人心里不踏實。

10月17日有家長探校發現,食堂菜品”實在太簡陋”,和“每天24元”標準差的太遠,19日,學校與供餐方以及家長代表三方會談,并去食堂后廚參觀,居然發現食堂儲存的菜品和調味品存在腐爛變質、過保質期等問題。

中芯學校食堂門口

家長們憤怒如潮水,社會輿論瞬間引爆。

其實,這并非孤例。開學以來,校園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集中爆發。9月初,江西萬安縣因為企業配送營養餐食材發霉,緊急停止其配餐服務并嚴厲追責;安徽蕪湖兩所幼兒園又因為使用過期調味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被立案調查,涉事幼兒園股東和院長直接被刑事拘留。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9月6號就發過《關于加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敲黑板,是“緊急通知”啊——責令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重點檢查食堂,加強對食堂供應商的監管。

然而,中芯學校仍然出現了問題。東弟東妹試圖進入學校探訪,碰壁;電話聯絡學校方,碰壁;給該校網上公開的執行校董郵箱發送郵件,無人回復……

我們想了解的,是該校食堂食品經營許可資質、食品安全崗位制度、臺賬管理、食品貯存、三防設施、食品留樣、每餐飯營養標準、成本核算等這些基礎的食品安全日常工作究竟如何。對此,家長們一無所知,也缺乏了解途徑,“我們能看到的只有菜單。孩子太小,也講不清楚。”

另一位家長還說,在19號三方見面會前,校方也不了解食堂實際運作,家長們進入后廚才發現問題。

早在2016年,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就明確要求,“學校要落實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實行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此處再敲黑板,是“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意見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督促落實??磥?,校長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出了問題被免,一點都不冤。

中芯學校對食品安全監管失當,在另一件小事上也有體現。

東弟查了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開信息,顯示上海民辦中芯學校(食堂)曾于2016年6月對其《食品經營許可證》進行了一次變更申請,變更后經營范圍一欄空著;但網站上,之前學校變更的《餐飲服務許可證》等證,則明確顯示其原經營范圍為:食堂(中學食堂,不含熟食鹵味);這是為啥呢?

中芯學校食堂《餐飲服務許可證》變更歷史信息 來源:浦東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中芯學校食堂《餐飲服務許可證》變更歷史信息 來源:浦東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致電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請教,工作人員表示,應當帶《食品經營許可證》到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確認,看經營范圍欄是否合規。

看來,至少食品安全公開信息的缺失,暴露了校方的漫不經心,這是為什么?校方的不知情、不作為,是否在民辦學校中很普遍呢?

二問,“巨無霸”團膳企業本應高標準嚴要求,相關監管措施落實到位了嗎?

中芯學校的食堂,是交由怡樂食公司管理并運送半成品到學校,就地加工后提供給師生。

在上海,這種配餐模式應用很廣,怡樂食為多所學校和企業配餐,其母公司康帕斯集團更在世界范圍內為企業和單位提供團膳服務,名氣也是響當當,算是行業“巨無霸”。

康帕斯官網簡介

對“巨無霸”其實早有法規,應有特殊監管。

東弟東妹翻了翻2017年3月20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食品安全管理條例》,就有對“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定義:“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是指生產經營的食品易于腐敗變質,生產工藝要求較高,消費量大面廣,主要供應嬰幼兒、病人、老人、學生等特殊人群,容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并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怡樂食與康帕斯集團顯然在列。

《條例》稱,“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目錄,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編制,報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批準后實施,并向社會公布。”

然而……東弟在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下載了《上海市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目錄》,就一頁紙,只有企業類型、食品類別與類別明細三個條款,沒有任何企業的具體名稱。這樣的“公布”有多少意義呢?

此外,《條例》第二十七條要求“應當建立主要原料和食品供應商檢查評價制度,定期或者隨機對主要原料和食品供應商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并做好記錄。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對怡樂食,這些監管措施落實嗎?希望在食藥監局的后續調查中得到答案。”

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位食堂眾多,像康帕斯這樣的企業必然大受歡迎。地位越重要,社會責任越大,食藥監部門的監管任務越重,對其中央廚房、運轉流通專業化水準的監督力度也應更大,措施更細、更公開,包括來自配餐消費方的常態化監督機制也必不可少。

三問:何以受傷的總是民辦學校?巨大的學生午餐市場,誰是最終受益者?

在中芯學校事件采訪相關人士,比較多的說法是公立學校普遍費用較為透明,食堂質量較為穩定,而民辦學校普遍費用較高,供餐企業配餐質量反而參差不齊。

這是為什么?

民辦學校為啥不自辦食堂?有教育界人士透露,在不少民辦教育機構眼里,學生午餐市場巨大,也想在其中獲取些利益回報,俗稱“小金庫”。正因如此,教育部門并不鼓勵他們自辦食堂。也有民辦學校管理人員為自己辯稱,不辦食堂是為了規范管理,集中精力在教學上。

就全國而言,學校—配餐企業—學生和家長——三方模式在民辦學校食堂運作中相當普遍。如何理順三方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之間的關系,將是保證校園食品安全的關鍵所在。

有家長認為,可以借鑒日本的家長教師協會——類似于國內“家委會”的組織,或在校園管理方面能發揮作用,但國內家長在與學校對話中話語權并不大。一份中芯學校家委會給家長的公開信顯示,學校選擇午餐供應商時,邀請大約十多名校方代表出席投票,家委會固定有兩票,不可能左右招標結果。

在民辦學校,三方關系中的學生和家長才是最終消費者,但擁有選餐權的,卻是學校,是否不太合理?

那么,學校能否讓渡更多的選擇權和監督權給家長或其代表?以使三方互動更有力度,讓校園食堂的食品經營許可資質、食品安全崗位制度等與食品安全緊密相關的制度、許可證等等以強制性方式讓家長們獲知。有家長希望,對索證索票、臺賬管理、食品貯存、三防設施、食品留樣等日常工作,要制定主動公開的細則方法,以可操作,易查詢的方式呈現在家長和學生面前,才會讓家長放心、信任,讓校園午餐更加安全可控。

圖片來自中芯幼兒園微信公眾號

 

網絡編輯: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