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假如中文不好,就給他們讀金庸
香港作家馬家輝1997年進入《明報》做副總編輯,那時金庸先生已經離開,而于品海也剛把《明報》賣了。以下為馬家輝的講述。
責任編輯:邢人儼
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里參觀的人。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日《南方周末》)
香港作家馬家輝1997年進入《明報》做副總編輯,那時金庸先生已經離開,而于品海也剛把《明報》賣了。馬家輝和金庸先生十來次小范圍的飯局見面當中,印象是金庸先生話不多。“他坐在那邊就是聽,然后你看他眼睛一直地眨眨眨,甚至不會主動點評,要別人來問他。當然那么聰明的人幾句話就講到重點,而且他非常直接,不會拐彎抹角。”
馬家輝還發現,有幾回都是金庸太太在,他太太和他年齡有差距,金庸在其他人眼中是大作家,在他太太面前,就是小孩了,講話特別溫柔,整個人也溫柔了下來。
馬家輝十幾歲就開始讀金庸入迷,在他的經驗中,很多香港的小孩子都是因為喜歡金庸而學好了中文。
以下為馬家輝的講述。
給小孩讀金庸他們就喜歡中文
我先談我年輕的時候讀金庸吧。
我就像好多人一樣,十來歲開始讀他,在我灣仔的家,人很多,躲在角落讀。我看好多人都有一種經驗,每次一讀就一頭栽進去,我還記得那種感覺。我因為家里小,比方說只有十平米,住了八個人這樣,又經常打麻將,很吵??墒敲恳淮巫x他呢,就感覺整個身邊的聲音,整個世界都離開我了,或者是說我離開了身邊的世界,跳進他的世界。所以就是感覺他的小說,把我從那么吵鬧、那么不舒服的生活環境里面,探去另外一個江湖那樣。所以非常感恩,我最近也喜歡讀,他又很好玩。我身邊當時有幾個老鐵,讀書成績很不好,什么科都不好,除了中文還不錯。那他們為什么中文不錯呢?就是因為喜歡讀金庸小說。
這種情況到后來我自己長大為人父母,聽到很多的,直到今天也一樣,一些朋友的小孩,假如中文不好,不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