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監督變家長代勞 家庭作業為何變“家長作業”?

家庭作業過多,曾讓學生們苦不堪言,然而最近,抱怨的人群中,還加入了不少家長。他們普遍表示,老師布置的好多作業任務都落在了家長頭上,有的家長還為此焦頭爛額。

家庭作業過多,曾讓學生們苦不堪言,然而最近,抱怨的人群中,還加入了不少家長。他們普遍表示,老師布置的好多作業任務都落在了家長頭上,有的家長還為此焦頭爛額。

作業太多家長監督變家長代勞

陜西西安的孟女士,女兒今年九月上小學一年級,讓她沒想到的是,孩子不僅作業多,相關要求也多,作為家長,要天天跟著孩子做作業,打印、塑封、聽寫、簽字,有時還需要家長代勞。

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孟女士:老師有時候布置一些手工,說是讓娃做,其實娃也做不了,然后就家長來做,她的作業變相就是我們的作業。

批改作業孩子睡了家長不能睡

家庭作業本是布置給學生加強和鞏固知識之用,或者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然而一些家長表示,幫孩子批改作業,是他們每天的工作。

學生家長章先生:寫完作業之后還要批改,批改重點、批分,然后回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難點,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孩子睡覺了,家長也睡不了覺。

強制執行家長未簽字受老師批評

布置給家長的任務這么多,如果完不成會怎樣呢?下圖是西安西郊一所小學二年級的班級群,僅語文老師就發布了八項作業,而且幾乎每項都注明:家長簽字、評價。如果家長沒有做到位,就會在群里受到老師的嚴肅批評。

陜西西安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我媽媽,所有的作業都要批簽,昨天晚上才做的數學卷子,第三單元的復習,我有些題不會,我就問我爸爸,我爸爸有些還得在網上查。

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問題在哪?

孩子的成長教育,家長不能缺席,配合學校和老師,輔導學生的家庭作業無可厚非。但是老師布置給家長的“家長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做?又應該怎么做呢?

教學質量評價單一老師也有難處

一些教師反映,每個班級40-50人左右,一名老師承擔兩三個班級的教學任務,作業批改量確實較大,一定程度上導致家長批改作業的現象出現。

某小學老師:有的學校一個班里都六十多個人,老師肯定提醒不過來,有的時候就是希望通過這張卷子你就可以看一下你孩子的情況。

陜西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長張瑞:背后的原因就是由于現在對教育質量的評價功能沒有全面系統,也不科學,社會對學校的評價到升學率,學校把壓力轉化到對老師業務的考核上面,老師就會把教學質量作為他自己的主要指標,而忽視了遵守育人功能,忽視了教育規定和孩子的成長規律。

打印塑封對習慣養成是否有必要?

也有老師表示,家長配合完成家庭作業,其實是為了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某小學老師:歸結原因老師還是覺得學習一定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尤其是在低年級老師這么做的話,一定是希望家長在家庭去監督孩子。

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也有家長就表達了不同看法。

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孟女士:老師會發卷子到群里,你就自己打印,到時候老師也不會收這個卷子,你做完之后,直接拍(照傳)群里,老師就知道你做了。這個是這周(末)的語文,這個是要求塑封的,自己打印的,這個是老師要求塑封好,要帶到學校去,這個也是(要求)塑封的。

專家:教師需思考如何讓作業少而精

據了解,目前已有包括陜西、遼寧等在內的至少7個省份,出臺方案,明確禁止或限制中小學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批改作業。如何給學生減負,也給家長減負,讓家庭作業不再變成“家長作業”,還需要學校和社會多多思考。

遼寧省沈陽市南昌新世界學校教師宋雪莉:作業不僅是對學生,對老師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這一塊,對我們今后新課的教學才有指針的作用。

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李彩娜:如何用少而精,并且形式多樣的作業促進學生發展,這個可能是老師們要去思考的。

【央視短評】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

相信只要身為家長,看到這篇報道都會有共鳴,有家長說,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其實教育孩子,家長和老師各有分工,家長言傳身教,創造好的家庭環境,督促他們完成家庭作業;老師傳道授業解惑,那么批改作業自然是老師的職責?,F在讓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在推卸責任,老師的缺位,會讓更多家長越位。

眼下升學唯分數論,用作業訓練考試能力仍然根深蒂固,如果這種畸形的教育理念和簡單的教育手段不改變,恐怕更多的人還會深受其害。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網絡編輯:邵小喬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