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貴,疫苗老,資金缺2035年全球消滅肺結核?

中國每年新耐多藥肺結核病人約7萬,全球第二,且發現率、納入治療率、治療成功率低,耐藥率高。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朱思良 陳夢璇

2018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呼和浩特街頭,小朋友向路人講解抗結核知識。(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日《南方周末》)

中國每年新耐多藥肺結核病人約7萬,全球第二,且發現率、納入治療率、治療成功率低,耐藥率高。

據世衛組織估計,世界上約四分之一人口患有潛伏性結核:已感染但尚未發病,也不具傳染力,但5%-15%將會發病。

當前最緊迫的挑戰之一是擴大資金供應。2018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資金短缺35億美元。為加速新疫苗、診斷法和藥物的開發,每年需增13億美元。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肺癆(肺結核)是個已被人類攻克的疾病。而現實是,這種只要呼吸就會傳播、全球每天殺死約4300人的結核桿菌,依然是全球致死率最高、至今無法有效預防的傳染病。

而在中國,世衛組織(WHO)數據顯示,每年新發生耐多藥肺結核病人約7萬,全球排名第2,且存在發現率、納入治療率、治療成功率低,耐藥率高的形勢,如果不能有效防控,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結核病的主要流行類型。

“我們需要更好的診斷工具,更多的治療藥物以及更有效的疫苗。”2018年10月24日,在荷蘭海牙召開的第49屆世界肺部健康聯盟大會(以下簡稱大會)上,國際抗結核和肺病聯盟科學主任Paula Fujiwara表示,她參加了今年9月聯合國在紐約召開的防治結核病問題高級別會議,“全球結核病防治形勢正在迎來希望”。

如果在人類與結核病橫跨幾個世紀的曠日斗爭中,2018年值得被載入史冊,那聯大會議上通過的《關于防治結核病問題的政治宣言》顯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該宣言得到了各國國家元首的認可,旨在加強行動和投資,以實現終結結核病的目標。

然而雄心壯志能否照進現實?在海牙會場,多位業內專家均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不樂觀,有這樣幾句話被反復提到:“研發一款新藥可能需要十幾年,但結核病菌很快就耐藥(指產生抗藥性)了”“只有在極其幸運,取得科研突破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

“從宣言到現實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果不強調責任,不持續推動,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目標。沒有錢,人們依然可以約會、喝酒,但不會有疫苗。”“全球遏制結核病伙伴關系”執行主任Lucica Ditiu說。

“聰明”的結核病

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由經常感染肺部的細菌(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在1945年特效藥鏈霉素問世前,這種古老的傳染病一直是不治之癥。鋼琴家肖邦、作家拜倫、郁達夫均死于結核病。

2018年9月18日,WHO最新發布的《2018年全球結核病報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