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扶貧中的“道真速度”

對道真扶貧來說,打通道路很重要,而茅臺推行的黨建扶貧工作更是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方詩琪

2018年7月6日,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等前往道真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茅臺集團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1日《南方周末》)

對道真扶貧來說,打通道路很重要,而茅臺推行的黨建扶貧工作更是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

雖然外力幫助脫貧是暫時有效的,但道真不少貧困村需要依托自身條件,在外力幫助下尋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半年前,78歲的涂仲書搬了新家。

新家位于貴州省道真自治縣忠信鎮新民村旁一座大山腳下的平地上,是一棟兩層獨棟別墅,一層約有90平米。像這樣的別墅,在當地一共有27棟,是當地通過精準扶貧的異地扶貧搬遷政策,分給了忠信鎮新民村27戶貧困家庭。

在新民村舉目四望,全部都是山。“我原來的家在山上。”涂仲書指了指遠處的山說,“去年才通的班車,過去從村里到縣里,要花兩天的時間,現在兩三個小時就到了。”新民村總支書記楊磊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

新家的對面是村里的文化廣場,廣場上有籃球場、健身器材和舞臺。據楊磊介紹,廣場是2017年11月完工的,由結對幫扶新民村的茅臺集團醬香酒公司黨支部出資興建。

這兩年,新民村發生了很大改變,227戶貧困戶減少到了34戶,曾經的重度貧困村迎來了新生機,而這種改變和茅臺集團醬香酒公司黨支部息息相關,路通了、村子里修了文化廣場、茶葉加工廠,村民養的生態豬在銷售遇阻的情況下,被茅臺集團各支部食堂采購消化,甚至天冷、天熱、逢年過節,都有人來噓寒問暖、送米送棉被。

對包括新民村在內的48個貧困村進行幫扶,在茅臺集團內部稱為“60·48工程”幫扶當真——集團60個直屬基層黨支部結對幫扶48個貧困村,以“黨建+精準扶貧”模式參與精準扶貧。因為有茅臺的幫扶,48個貧困村變化很大,這一變化在當地被干部村民稱為茅臺“道真速度”。

“晴通雨阻”的新民村

道真自治縣位于貴州省北部,是全國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之一。新民村距離道真縣城41公里,一路要翻過兩座大山,道路險峻。村民們的家基本上分布在大山里,平常來往,以前“基本靠走”。

茅臺集團駐道真幫扶工作隊隊員鄔倫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道真縣48個貧困村大多都在這樣的深山里,有些村子地理條件更為惡劣,“往前看是山,往后看還是山”。

2015年5月13日,貴州省委、省政府在晴隆縣召開扶貧開發重點縣結對幫扶工作座談會,確定茅臺集團等12家重點企業結對幫扶務川、道真、關嶺、榕江、赫章、紫云、晴隆、沿河、納雍、望謨、從江、冊亨12個重點貧困縣。

那時道真大部分鄉鎮道路狀況都不好,原277個建制村中有92個建制村公路不是硬化路,村里的路更是“晴通雨阻”,200個10戶以上集中居住的村組、寨子還未通公路。

為了盡快推進扶貧工作,茅臺集團迅速制定了《茅臺集團對口幫扶道真自治縣2015~2020規劃方案》,并與縣人民政府簽訂了《茅臺集團對口幫扶道真自治縣框架協議》。

在短短的一年左右時間,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等主要領導先后10次率隊趕赴道真鄉村實地考察調研,隨后開創性地提出“黨建扶貧”的思路。一個以“黨建+扶貧”為抓手的扶貧模式迅速在道真全縣啟動。

據茅臺集團駐道真幫扶工作隊副隊長、掛職擔任道真自治縣政府副縣長的吳華介紹,2016年茅臺捐資3000萬元給道真縣,由茅臺集團貼息3年約5000萬元資金,幫助道真貸款3億元,從2015年7月份開始,用一年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707.36公里的道路建設。其中包括主骨架路網99.6公里、縣鄉油路改造153.45公里、通村油路370.3公里、產業路84公里。

另外,茅臺還選派優秀管理人員組成道真扶貧工作隊,選送了能力強的黨員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將優勢資源和優秀干部向扶貧基層傾斜,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尋找脫貧致富的途徑。

對道真扶貧來說,打通道路很重要,而黨建扶貧工作更是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

外來的“村書記”

據統計,僅在2017年,就有300多批次、近3000人次的茅臺扶貧工作人員前往道真48個貧困村。

作為茅臺集團在道真扶貧的一個重要的攻堅點,道真大磏鎮文家壩村,從貧困村變為小康村,并成為社會扶貧示范點,用了近3年。

“3年前,這里還都是爛泥路,路不通,飲水也沒有保障。”文家壩村第一書記滕憲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全村610戶共2227人,九成以上村民是仡佬族,到2014年有底建檔立卡貧困戶106戶共353人。

滕憲靈2018年3月從茅臺集團習酒公司來到文家壩村,而他的前任曾祥虎,已經在文家壩村的脫貧攻堅中留下了很多故事。

曾祥虎擔任第一書記時,針對村里的問題,修路、修飲水池,積極協調集團的幫扶資金,幫助改善村里的居住環境。其中茅臺集團習酒公司黨委累計出資81萬余元幫扶道真縣,對口幫扶文家壩村32.88萬元,用于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貧困學生資助、留守兒童幫扶、集團公司社會扶貧示范點建設等。

文家壩村離重慶城區大概一個小時車程。“基礎設施完善后,一些重慶市民慢慢自駕來這里體驗鄉村生活,村民們開始搞一些農家樂。”滕憲靈介紹,隨著中國道真儺城景區的開發,這個村已經在2017年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開起了農家樂”。

對滕憲靈來說,接下來他的工作就是如何讓這個村子變得更美,打造文家壩村的小康示范村項目,而開展黨建工作、組織或參與群眾會議、日常走訪、深入鄉村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等都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文家壩村目前有51位黨員,其中有6位30歲以下的年輕人,滕憲靈坦言,雖然老黨員們都是在村里德高望重,但的確存在老齡化、文化程度偏低等問題,因而農村基層組織戰斗力較弱,而茅臺集團黨建扶貧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幫助鄉村基層黨組織增強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2016年6月,曾祥虎剛任第一書記的時候,在文家壩村召開黨員大會,組織全村黨員學習黨章黨規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會后有一名老黨員激動地對他說,很長時間沒過這樣的組織生活了。曾祥虎感到“兩學一做”(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制度常態化、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上好黨課)對農村黨員很重要。

茅臺集團派駐貧困村的第一書記們,結合“三會一課”,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員,同時宣傳農村低保、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發展產業、特惠貸等各項惠民政策。同時還經常組織村支兩委到別的先進示范村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回村后帶動其他村民發展產業。

黨建扶貧方法論

在道真縣,茅臺集團60個基層黨組織將“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以持續發展能力為著力點,加強基層黨建,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激發和調動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并不是每個村子都有好的地理條件。”一位在新民村駐村的茅臺集團扶貧干部認為,雖然外力幫助脫貧是暫時有效的,但道真不少貧困村需要依托自身條件,在外力幫助下尋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新民村整個村子都在山上,對此總支書記楊磊和第一書記劉玉君想到的辦法是“能種植的平地都利用起來發展產業”。新民村今年已經建好了沙堰辣椒產業發展基地,桃子坪組茶葉加工廠也將在12月完工。

為了支持村民種茶,茅臺集團醬香酒公司黨支部捐資了18.67萬元作為啟動基金,支持新民村建設茶葉加工廠,就地生產,就地加工,免去了運輸環節的困境。2017年至今,醬香酒公司黨支部通過號召員工和聯動各方力量,先后確定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活環境等11個幫扶項目共計投入幫扶資金230余萬元。

“產業形成了,周邊的農戶就有了生計,才能從根本上真正解決貧困問題。”劉玉君說。

通過產業扶貧,茅臺集團環境保護處黨支部幫扶關壩村發展六千株苗木基地;綜治安保處黨支部根據土壤土質和氣候條件,幫扶石筍村發展三百畝石榴基地;制酒二十車間黨支部和物流園區黨支部,為長壩村貧困戶種植兩百畝臍橙,并且引進外地客商,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各類蔬菜種植達六百余畝;制酒二十一車間黨支部針對桃源社區是典型的“386199”(女人、老人、孩子居多)村,根據村民勞動力情況,年富力強的發豬牛羊,年邁體弱的發雞鴨鵝,幫助村民發展種植養殖產業;而在玉溪鎮桑木壩村,一個一千畝“果旅”一體化藍莓種植園正在籌建中,計劃用3至5年時間,逐步實現年產值上億元、提供固定管理崗位兩百多個、勞務用工10萬余人次,有效帶動周邊農戶持續增收......

此外,茅臺集團有些黨支部還聯系專家為村民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如制酒十二車間黨支部和規劃建設處黨支部在聯合援建的培訓大樓建設好后,協助聯系專家為村民培訓種辣椒、食用菌等種植技術。

物資供應公司黨支部為了幫扶龍橋村茶產業的發展,邀請湄潭縣知名茶葉專家給村里茶農傳授種茶知識。通過技術培訓,村民們種植技術得到了提高,莊稼有了更好的收成。

據吳華介紹,2018年,茅臺集團還將打造基層黨建扶貧示范點,目前已經選定以道真縣河口鎮梅江村作為基層黨建扶貧示范創建點,通過幫助解決部分黨建示范創建專項資金、完善健全村級辦公陣地建設等方式,以點帶面、示范推動,支持道真順利實現脫貧攻堅、同步小康。

茅臺的扶貧觀

吳華說,茅臺集團開創性地采用黨建扶貧的模式,幫助和帶領貧困農民找到擺脫貧困的路子,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變“一對多”扶貧為“一對一”“多對一”扶貧,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而“60·48工程”結對幫扶模式——60個基層黨組織結對幫扶道真自治縣48貧困村的模式,更是讓茅臺集團每個車間、每個機關辦公室的每一個黨員、每一名員工,都心系道真、情牽道真,為道真脫貧盡一份力。“據我所知,茅臺集團3萬多名員工,不僅是其中的黨員,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幾乎人人都是道真脫貧的參與者,有的投身脫貧攻堅一線,有的積極捐款,有的出點子,有的發動家人朋友參與扶貧。”道真自治縣一位董姓干部對南方周末記者感慨。

據道真自治縣縣長楊潤民介紹,2014年初,道真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萬人,貧困村48個,貧困發生率為20.5%。2015年縣級“減貧摘帽”通過省級驗收,省委、省政府驗收組評價道真“減”得最精彩、“減”得最真實。到2017年底,全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88萬人,貧困人口從6.2萬人減少到1.32萬人,出列貧困村39個,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36%。

楊潤民認為,茅臺集團真正秉承了大品牌有大擔當的理念,“上自集團領導,下到一線員工,都詮釋著茅臺人以‘干’字當頭,‘立說立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茅臺集團60個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理思路、想辦法,找資金、爭項目,“極大推進了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攻堅進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春光、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建設與反貧困研究院教授孫兆霞等人在《貴州黨建扶貧30年》一書中寫道,事實證明,黨建扶貧完善了反貧困的治理結構,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采取聯村聯戶的幫扶措施,強化各級黨政機關的扶貧責任,不僅加快了扶貧事業,也密切了黨與群眾的關系。

作為行業內唯一連續10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茅臺集團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764億元,上交稅金256億元。2018年度品牌價值達到2375億元,位列中國白酒品牌價值第一名、中國酒類品牌價值第一名。當前,茅臺集團正在努力構建“大黨建”格局,進一步提高黨建水平,開辟了一條獨具茅臺特色的黨建扶貧之路。而茅臺以黨建為抓手的扶貧經驗,已獲得國家和省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