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英國作家的中國美食之旅
“食物是在前面的,食物背后永遠有人。恰恰在扶霞的筆下那些人都是活靈活現的。最難得的是,從扶霞的書里你能一下子看到自己,不是從鏡子里看到的,而是別人拍到的自己”
責任編輯:周建平
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 英國美食作家。1990年代畢業于劍橋大學,后至四川留學,在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習廚藝,研究中國飲食文化二十余年。已出版作品《川菜譜》《革命中餐食譜:湘菜》《粒粒皆辛苦》《魚翅與花椒》《魚米之鄉:中國江南菜》,曾四獲有“飲食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烹飪寫作大獎。圖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
“食物是在前面的,食物背后永遠有人。恰恰在扶霞的筆下那些人都是活靈活現的。最難得的是,從扶霞的書里你能一下子看到自己,不是從鏡子里看到的,而是別人拍到的自己”
1
1994年,英國人扶霞·鄧洛普到四川大學留學。七年后,她根據在成都學廚經驗寫成的《川菜譜》在英美等國出版,成為暢銷書。很多讀者帶著這本書到中國旅行。有媒體專門報道她在紐約唐人街買菜的過程。四川名廚排著隊要給她露一手?!遏~翅與花椒》(《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2008)的譯者何雨珈回憶起幾年前在成都一個小型簽售會的場景,不少外國人捧著扶霞的書來簽名,“那些書全都蘸了油湯,皺到不行。他們都說自己在家里按照她的菜譜做飯。”
扶霞在倫敦的廚房是中式的。幾年前重新裝修,她和設計師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爐子上必須能放灶王爺。她還有個裝菜刀的架子。21歲那年,父母送了一整套法國廚具,她很少碰,在成都兩三英鎊買的那把菜刀用了很多年,“一定的,我覺得是最好的刀。”在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的學習經驗告訴她,什么都得自己來。她不用洗碗機、微波爐,最近做豆腐,終于買了個攪拌機。
扶霞做的素麻婆豆腐
1996年,扶霞第一次從成都回倫敦,朋友們都沒吃過麻婆豆腐。如今大家已跟著她吃了。妹妹的朋友聽說扶霞想做鞭菜,給她收集了八條鹿鞭;還有一回,扶霞要做“一雞九吃”,托一位朋友從農村帶了只活雞坐火車到倫敦。雞被裝在貓籠里,籠外捂著一床被子。雞很爭氣,一路無啼。“第二天我在房子外面殺了雞,很多英國人來看,他們真的很吃驚!大家一般不會殺。但我提前在網上查到了資料,如果是你的家,你的土地,也是你自己的雞,就是合法的。”
是馮銳教她直面屠殺。馮是扶霞在川大時最喜歡的餐館“竹園”的老板,堅持到菜市場挑選最新鮮的食材現殺現做。跟著馮銳,扶霞心驚肉跳地目睹了掙扎的黃鱔頭被釘住,被刀從脖子剖到尾巴,內臟飛濺在地;活魚被摔在地,刮掉鱗、摳出鰓;雞鴨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割喉放血。
“在英國,一頓肉食為主的聚餐,死亡的腥臭就像秘而不宣的罪惡,被掩藏在所有人都看不見的背后。人們都是在超市買安全衛生的肉食,動物在養殖場經歷悲涼痛苦的短暫一生后慘遭殺害,這樣的情景沒人看得到。而在中國,你能看到肉食到底是怎么來的、意味著什么,真是無處躲藏。你睜大眼睛看著,然后選擇吃掉。”
扶霞曾長久地為中西方對待其他生物的不同態度而困擾。但此刻,她熱情地翻出照片給我講解:“你看,這是雞的每個部分。這個是它的血,腸子,脖子;它的頭,腳,珺肝,心臟。配青菜和米飯,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