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性的人生設計是奢侈的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說:“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蹦贻p時,誰沒有過高蹈而豐滿的人生理想呢?但骨感的現實會教會一代代年輕人明白好好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但愿,楊仁榮明白這些,還不算太晚。
責任編輯:聶寒非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說:“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并不以為可惜。”年輕時,誰沒有過高蹈而豐滿的人生理想呢?但骨感的現實會教會一代代年輕人明白好好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但愿,楊仁榮明白這些,還不算太晚。
據《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報道,江西省宜黃縣農家子弟楊仁榮曾以全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航飛行設計專業,4年內因為有一門功課沒通過,未能拿到畢業證。肄業的他在外飄蕩,長達9年未與父母聯系。直到近期他的母親被診斷出癌癥,這只斷線的風箏才回了一次故鄉。
媒體報道此事時,稱為“狀元”,這當然只是比擬,但依然是不合適的。中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狀元情結,盡管科舉制度廢除已113年了。狀元是有科舉制度以來讀書人最高的榮耀,意味著一舉成名,一步登天。“狀元”離開大學后長期處于半失業狀態,不敢見江東父老,如此才有強烈的對比,有視覺沖擊力。
高考是選拔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種入門考試。一位考生考了全縣甚至全省第一名,只能說明他的基礎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