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道德危機
無論是在性騷擾的處理應對,還是公眾知情權問題上,谷歌的處理方式和有些互聯網公司并無二致,一樣的男權至上,一樣的權力崇拜,一樣的掩蓋和卸責,它所標榜的平等和透明,并沒有落實。
責任編輯:聶寒非
無論是在性騷擾的處理應對,還是公眾知情權問題上,谷歌的處理方式和有些互聯網公司并無二致,一樣的男權至上,一樣的權力崇拜,一樣的掩蓋和卸責,它所標榜的平等和透明,并沒有落實。
2018年11月2日,在谷歌遍布全球的二十多個辦公室所在地,幾千名員工以罷工和散步等方式,抗議管理層包庇涉嫌性騷擾的高管。即便在這樣的事情上,谷歌員工也顯示出了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坦普爾大學專門研究勞動與技術發展關系的副教授布里申·羅杰斯表示:“在科技行業,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谷歌罷工涉及的人數和協調水平是前所未有的。”
事情發端于10月25日,這一天本來是谷歌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的大日子,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總營收為337.4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凈利潤為91.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盡管這些數據單看起來不錯,但因為低于市場的預期,導致谷歌股價下跌了5%。雪上加霜的是《紐約時報》當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谷歌包庇行為不端的高管,有人拿了9000萬美元的遣散費》。該文列舉的幾個令人瞠目的案例,直接導致了11月2日的罷工和谷歌聲譽的急轉直下。
&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