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廣東人里就有一個老板!廣東民營經濟你不知道的56789

“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blockquote>

“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歷史節點,面對“私營經濟離場論”、“混改是新時代的公私合營”等一些社會雜音,習近平總書記一個月內四次談到民營經濟,為民營企業的發展鼓勁加油。

總書記上述講話,不僅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民營經濟對于國家和時代的重大意義,也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讓他們安心謀發展:在國家崛起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保護和鼓勵民營經濟的政策沒有絲毫改變。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地,廣東不僅是全國經濟增長的領頭羊,也一直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鎮。全國8300萬家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廣東一省就占了1000萬家,全國28家世界500強民營企業,廣東一省就貢獻了7家。這些數字不僅奠定了廣東民營經濟的地位,也表明廣東民營經濟發展模式和經驗完全可以反哺全國。

從某種程度上說,廣東改革開放四十年,就是廣東民營經濟發展四十年。

上世紀70年代末,當全國依然沉浸在爭論“個體戶雇工超過7個人算不算剝削”的迷思中,浸潤嶺南開放務實之風的廣東率先解放思想,用全新的“私營經濟”概念為個體戶雇工撐腰;80年代一度流行的“姓資姓社”大辯論中,占據地緣優勢的廣東鄉鎮企業就在觀察模仿港澳臺資企業的“前店后廠”產業分工,率先打造了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而90年代更是廣東的高光時刻,鄧小平用一場南巡終結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爭論,開啟了全國長達三十多年的黃金發展期;在2000年之后,全球信息產業和互聯網經濟從萌芽到勢如破竹,廣東新一代粵商再次敢為人先,牢牢占據了創新經濟的最前沿。

回望廣東民企發展四十年,無論是思想解放還是理論創新,無論是產權保護還是政策配套,又無論是模仿復制還是創新領先,廣東在民營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有太多人物故事可說,又有太多模式可以總結、太多的經驗可以推廣。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即日起,南都以“廣東民企力量”為題,以出自《尚書·大禹謨》的“念茲在茲”為目,呼應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對民營經濟“念念不忘”的良苦用心。南都這組報告將梳理、提煉、總結和推廣廣東發展民營經濟的貢獻和經驗,并希望以此能夠幫助廣東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也希望能激發廣東民營企業家積蓄新的發展動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奇跡。

 

11月4日,廣東省副省長陳良賢在廣東省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介紹,2017年,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稅收、60%以上的投資、75%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95%以上的市場主體,廣東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單位數(包括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現稅收、進出口總額均居全國第一。另據南都記者統計,上榜世界500強的28家中國民企,有7家來自廣東。

南都制圖林軍明

 

體量大

每10個老板就有1個是廣東的

“老板”的稱呼發源于廣東,廣東的“老板”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到現在,可以說全國每十個老板中,就有一個在廣東;每11個廣東人里,就有一個“老板”。

“小老板”、個體工商戶是民營經濟最初的形態,40年來數量在不斷攀升,增至最初的300倍。1978年,全國個體經營者有14萬人,廣東省占了1.8萬戶,約占13%;1990年廣東個體工商戶達到90.89萬戶,進入2000年后為152萬戶,到2016年,個體工商戶達到541.17萬戶,是1978年的300倍。

隨著1989年私營企業允許登記,“大老板”們入場,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加,且高速攀升。從最近幾年來看,2013年為567.18萬戶,2014年為657.44萬戶,2015年為756.78萬戶,2016年為872.54萬戶,2017年為999.82萬戶。從2013年至2017年,增長了約76%。

999.82萬戶,這個數字遠超其他省份。同為民營經濟大省,江蘇、山東省2017年底的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分別為769萬、790.7萬戶。

對比全國情況(2017年底民營企業加個體工商戶總數為9200萬),可以說,全國約有10%的民營“老板”在廣東。對比廣東2017年末的常住人口11169萬人,可以說,每11個廣東人里,就有一個“老板”。

今年10月,廣東省經信委披露,廣東民營經濟單位數量達1071萬個,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

由于廣東經濟總量大,國有經濟同樣發達,民營經濟在其中的占比(53.8%)并不算高,但從民營經濟總量上來說,廣東目前也占據全國第一。2017年,廣東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4.8萬億元,同期江蘇、山東、浙江省的民營經濟增加值為4.7萬億元、3.6萬億元、3.4萬億元。

稅收方面,2016年廣東省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增長6.7%,其中民營經濟稅收增長6.9%,比全省稅收增速高0.2個百分點。

南都制圖林軍明

龍頭強

中國民企前十強廣東占了三席

廣東民營經濟數量龐大,“頭部”企業的實力尤其強大。

2018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廣東的上榜企業中,超過一半是民營企業,這個比例高于全國水平(34%)。

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的上榜數今年已達到115家,其中民營企業28家,占比34%。廣東12家企業上榜,其中民營企業占了7席,占比58%,分別為華為、正威國際、恒大、美的、騰訊、碧桂園、雪松控股。

從2018年廣東企業500強榜單、廣東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來看,在21家過千億的特大型企業中,有12家民營企業,廣東民營企業100強營業收入總和比上年增長30.64%,市場活力充分激發。

民營強企分布在哪些行業?廣東民營百強企業的分布顯示,制造業占到一半,其次是批發零售、房地產業企業數量較多。

從全國范圍來看,廣東的民營強企數量不是最多,但資產總額最高。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分別有93家、86家、73家、60家民企入圍。廣東雖然入圍企業數量未進入前三,但其資產總額持續增長,占比為27.01%,位居第一。

在中國民企500強中,廣東企業更多居于榜單前列,顯示出龍頭企業的強大實力。前10中,廣東占了3席,分別是華為、正威國際、恒大,位居第一、第三、第七名,其2017年營收都超過了3000億元,除了蟬聯冠軍的華為,全球金屬新材料龍頭老大正威異軍突起,闖入前三。前20名中,廣東有7家,營收均超過2200億元,前100有15家,營收均超過590億元。

以廣東龍頭民企華為為例,福布斯“2018全球品牌價值100強”,僅有華為一家民營企業入圍。2017年,華為的納稅額710億元,與營收一樣居于中國民企500強之首。恒大、碧桂園的納稅額也超過了300億。納稅最多的20家民企里,廣東企業也最多,共有7家。

另外,從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廣東一共有585所上市公司,其中424家為民企(據同花順財經實時數據),占比為72%。

從全國來看,民營上市公司占A股比例在六成以上,廣東地區的民營上市公司數量排在首位,浙江、江蘇分列第二、第三位,分別有358家、294家。北京、上海、山東民營公司數量均在100家以上,其余省份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均未超過100家。

外向度高

民企進出口額,廣東占近三成

南都制圖林軍明

作為中國外貿第一大省,過去廣東省外貿出口主要由港澳臺資企業為主,但是2017年民營企業成為全省外貿出口的絕對主力,貢獻了一半外貿出口量。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通報,2017年廣東外貿擺脫了2014-2016年增速“微降”狀態,近四年來首次轉正,而這其中民營企業貢獻了廣東外貿轉好的重要力量。

2017年,廣東民營企業進出口3.14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占全省進出口總量的46.1%,占比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對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貢獻最大,拉動全省外貿增長6.3個百分點。

從全國來看,2017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0.7萬億元,增長15.3%,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8.5%。廣東的民營企業進出口額3.14萬億元,已躍升至第一,并占到全國民營企業進出口額的29%,接近三成,超過了浙江的1.81萬億元,扭轉了曾經的強弱局面。其中的跨境電商進出口441.9億元,同比增長93.8%,規模居全國首位。

其中,2017年廣東民營企業出口1.98萬億元,首次成為廣東第一大出口主體。實際上,在2002年,廣東民營企業出口額僅為41.477億美元,至2007年升至667.12億美元,2012年達到1660.8億美元。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貿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曾分析,廣東民營經濟在出口領域占主導,意味著廣東外貿的內生增長動力正在實現轉換,由外資轉換成內資。

同時,不同于外資企業多半以加工貿易為主,民營企業更多是一般貿易,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金量比加工貿易更大。從這一點來看,主體的變化與內生增長動力轉化、增長方式變化和外貿方式變化是一致的,這都是廣東外貿轉型升級的成果。

“朋友圈”廣

民企掘金海外改變國企主導對外投資局面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廣東“走出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一些外貿企業開始尋求在海外落地,走出國門的不再只是廣東制造的商品,還有廣東企業的對外投資。這個過程中,民企的身影逐漸增加,國有企業主導的局面改變,并涌現出一批有實力、有品牌的跨國經營企業。

廣州商學院教師肖營曾撰文分析,早在2014年,廣東省經核準境外投資新增中方協議投資額已達到124.9億美元,比江蘇、山東、浙江多出了50億至60多億美元,其中民營企業新增中方協議投資額88.3億美元,占比七成,超千萬美元的項目就有77個,投資領域也更多參與到境外農、林、礦項目,一舉改變過去由國有企業主導的局面。

廣東省中小企業局2016年公布的《廣東省民營經濟發展領先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此前五年廣東開展對外投資的企業中,非國有企業占比從89.9%增至96.1%,私營企業占非國有企業投資的97%。華為、美的、海能達、比亞迪、巨輪、東方鋯業、湛江華大、宜華木業等一批民營企業通過“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布局,發展成為當前廣東省國際化經營的佼佼者。

例如,華為從2010年前后開始,基本每年都會有重要的對外收購項目被報道,收購與投資的足跡遍布歐洲、澳洲,如收購比利時無線網絡設備廠商Option的子公司M4S,Option是歐洲唯一一家無線網卡、USB閃存和嵌入式筆記本上網模塊廠商;美的也進軍海外投資領域多年,范圍從家電產業擴展到了德國的機器人制造商庫卡;TCL早在2002年就購買了德國老牌電器制造商施耐德公司,創維也在2015年正式收購了德國高端電視機制造商美茲。

(來源:粵港澳大灣區)

網絡編輯:邵小喬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