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小龍悼金庸:功夫在詩外,在武俠小說外

責任編輯:朱又可

金庸(新華社/圖)

2007下半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我朋友Patricia(白霞)與她最近剛去世的丈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amesMirrlees(詹姆斯·莫里斯),當時也在中大。他們知道我癡迷金庸的小說,說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用通俗的文學體裁在嚴肅地寫中國,盡管一個用中文,一個用英文,因此很可以見面交流一番。于我,這自然是一個太難得機會。許多年前,我就可以說是金庸先生的超級粉絲了。他的作品剛在國內出現時,要在書店預訂,一套安徽文藝出版社的《天龍八部》,分五卷十冊,一冊冊地印刷出版,每一次憑書店通知去領取一冊,每一次去都是迫不及待,捧著書就一路讀回來。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我就與兩位有同好的朋友張文江、陸灝琢磨著合寫了一篇“金庸武俠小說三人談”,其實說不上什么深入的研究,只是在讀了他小說后激動得不能自已,大家非得一吐為快而已;甚至還約定,二十年后要聚在一起再寫一篇。不過,我和中大的朋友都知道金庸先生年事已高,又在忙于小說的修訂,對能否見面,我并不抱太大的奢望。

幾天后,我與我的另一位朋友,詩人也斯約好了,要在他的導領下做一天的香港美食詩歌游,但那天上午,白霞的電話突然打了進來,說金庸先生夫婦那天中午定在香格里拉酒店請吃飯。我簡直都不敢相信,匆匆跟也斯說了聲抱歉,帶上一套正版的金庸武俠小說集,張文江的一本文集(其中收了我們那篇“金庸武俠小說三人談”),還有我自己的幾本英文小說,與白霞一起趕去了酒店。

粉絲與崇拜對象見面時的情景其實往往像是反高潮。在香格里拉酒店,我一下子變得都不會說話了,簡直是手足無措,張口結舌。半響后稍稍反應過來,我居然又書呆子氣十足地表示說,這頓飯該由我來付款,結果給金庸夫人瞪了一眼,讓我為自己的迂腐倍感尷尬。不過,金庸先生倒是很和藹可親,帶著濃重的浙江口音對我說了不少鼓勵、期許的話。還在餐桌上,他就開始讀起了那篇“三人談”文章,讀得相當仔細,一邊還對文章中一些說法提了他的問題??捎谖叶?,這還真說不上是白霞最初所建議的交流,充其量只是一個受寵若驚的粉絲,笨嘴拙舌地在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意。后來回想中,那天多少還有些討論意味的,是我試著告訴金庸先生,《天龍八部》中寫少林寺前蕭峰、虛竹、段譽這三位結義兄弟力戰群雄的一段,是我最喜歡的章節,但是酒店里人聲嘈雜,未能讓我細說。

接下來,金庸先生主動表示說,要在我帶來的一些書上寫幾句話。在他自己的作品集子上,他分別寫了:“裘博士請指教裘博士與張文江先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