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說不完

初見查先生,是1993年夏天在新加坡,我隨復旦大學辯論隊赴獅城參加首屆國際大專辯論會。

自打得知金庸將擔任決賽的五位評委之一,親睹大師風采也就成了我們沖進決賽的最大動力和福利。當時辯論隊里的季翔、嚴嘉都是超級金粉,對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個個耳熟能詳,所以在決賽關于人性本善的那場辯論中,自然而然地引用了四大惡人來維護我們作為反方的立場。在當時的電視轉播中,導播及時地切出了一個金庸會心一笑的大特寫,讓這場青年學子們的國際電視辯論,更多了幾分游戲和俏皮。

責任編輯:朱又可

金庸(新華社記者 陶明/圖)

初見查先生,是1993年夏天在新加坡,我隨復旦大學辯論隊赴獅城參加首屆國際大專辯論會。

自打得知金庸將擔任決賽的五位評委之一,親睹大師風采也就成了我們沖進決賽的最大動力和福利。當時辯論隊里的季翔、嚴嘉都是超級金粉,對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個個耳熟能詳,所以在決賽關于人性本善的那場辯論中,自然而然地引用了四大惡人來維護我們作為反方的立場。在當時的電視轉播中,導播及時地切出了一個金庸會心一笑的大特寫,讓這場青年學子們的國際電視辯論,更多了幾分游戲和俏皮。

我和隊友們從來不曾追星,但是見到金庸本尊卻是激情澎湃。

見到查先生,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儒雅、平和、慈愛,眼睛在鏡片后總是混合著洞察世事的狡黠和寬容接納的笑意,說話語速不快,語調也不高,不疾不徐,帶著好聽的浙江口音,帶著不經意之間閃爍出來的幽默;同時總是在認真地、用心地傾聽對方,哪怕只是少年人有點敬畏和幼稚的表達敬意。

那時的我,是一個從未踏出過校門的二年級研究生,生平第一次見到景仰的名流大家,羞怯得不好意思討要一紙簽名或者一張合影。

讀金庸的書,當然是遠早于見到大師其人。

畢竟,讀金庸是1990年代中國大學校園的一種時尚,或者說一種文化。無論男生女生、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會對韋小寶津津樂道幾句。一本《笑傲江湖》,總是不知流傳了多少個寢室。

畢業之后領了第一個月工資,買的第一件奢侈品,不是包包,不是化妝品,也不是衣服鞋帽,而是金庸的全套小說!至今清晰記得那種如獲至寶和愛不釋手。當時我住在中央電視臺院里的單身宿舍,是既沒有電梯、也沒有空調的老式的筒子樓,我和同年進臺的一個同事住在六樓一間不到十平米的寢室。在1994年夏天的酷暑里,把這套書扛上六樓,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那么小的屋子,只能擺下兩張單人床、一張桌子和兩個簡易的折疊衣柜。我們自然沒有書架。這套書,就一直原樣放在箱子里,放在床底下。只要有空,我就會不懼灰塵,把箱子拉出來,隨機抽出一本、隨機翻到任何一頁都可以讀下去。

后來從國際部《正大綜藝》組,調到文藝部《文化視點》,隨劇組常駐賓館一兩年,我的僅有的收藏,也從宿舍搬到海淀的漳州賓館。再后來電視臺分配給我一套一居室的房子,是我這輩子的第一套住房,我把小小的客廳三面墻都做成了頂天立地的書架。我的收藏終于可以從紙箱子里拿出來,整整齊齊地擺上書架了——當然是擺在了最醒目、也最方便的位置。每每閑坐在我的小沙發上,目光落在那面墻,從1到15的順序排列,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一本不少,喜愛和滿足就會在小屋里慢慢彌漫開來。

直到今日,我已經客居英倫16年,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