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亞馬孫:與自己為敵,與自然為友
他把自己的經歷、感受和感悟寫成了《航向亞馬孫》,被美國《國家地理》評為百本必讀探險書之一。
責任編輯:劉小磊
《航向亞馬孫》[美]喬·凱恩著,馮克蕓譯,廣西師大出版社,2018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8日《南方周末》)
到1980年代末,還沒有人成功地全程漂流亞馬孫河。一支從五湖四海湊起的十人“雜牌軍”,要挑戰的正是這個紀錄,他們背著獨木艇及數百公斤的裝備,徒步登上海拔1.8萬英尺的秘魯米斯米山頂雪原,這是他們界定的亞馬孫河源頭,再一路漂流,前往位于巴西的亞馬孫河出???。最終他們航行4200英里,耗時6個月,原本10人組成的探險隊,只有兩人完成了這項壯舉。其中之一就是喬·凱恩。他把自己的經歷、感受和感悟寫成了《航向亞馬孫》,被美國《國家地理》評為百本必讀探險書之一。
自“地理大發現”以來,亞馬孫令人魂牽夢繞,它的魅力源于口耳相傳的神秘故事,還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本能?《航向亞馬孫》不能給出一個完美答案,卻能帶你探索未知。
征服者、黃金國與女武士傳說
亞馬孫進入歐洲人視線,始于黃金國傳說。西班牙探險家皮薩羅用詭計擒住印加國王阿塔瓦爾帕,獲得一屋子黃金后,貪心仍難滿足。被搜刮殆盡的印加人放出風聲,在美洲大陸腹地的叢林里,存在一個黃金滿地的國度,富庶得無法描摹。
為了防止他人捷足先登,擔任基多總督的皮薩羅匆忙讓麾下得力干將弗朗西斯科·奧雷亞納組建一支遠征軍,由4000名印第安人與300名西班牙士兵組成,跟隨他們的還有上千只獵狗,大軍推進到亞馬孫水系,人困馬乏,獵狗也大多進了肚子,皮薩羅只得派出奧雷亞納作為先遣隊繼續深入叢林。孰料,先遣隊在幾天后音訊全無,皮薩羅認為奧雷亞納叛逃,只好勉強爬回基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