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的舊衣服到底去哪兒了

一件舊衣服,當它從個人的衣櫥里被捐出來之后,有4種結果:被需要的人二次穿著;出口產生利潤;環保再生處理制成再生纖維,生產新的織物;被填埋或焚燒作為垃圾處理。

把閑置衣服捐出去做慈善,只是廢舊衣物回收再利用這個鏈條上的一小段兒。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張問之 方詩琪

現在不少小區可見這種用于回收舊衣服的裝置。(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8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捐贈舊衣服,一條公益流轉之路》)

一件舊衣服,當它從個人的衣櫥里被捐出來之后,有4種結果:被需要的人二次穿著;出口產生利潤;環保再生處理制成再生纖維,生產新的織物;被填埋或焚燒作為垃圾處理。

把閑置衣服捐出去做慈善,只是廢舊衣物回收再利用這個鏈條上的一小段兒。

2018年8月的最后一個周日,在北京豐臺區的一個小區,31歲的賈紫薇將兩大包舊衣服捐給了小區的保潔員。這樣的場景已發生了多次,作為捐贈方,她卻滿滿地感謝,“得感謝人家幫你處理你不要的衣服呀!要不家里都沒地兒放了。”與此同時,賈紫薇網購的幾件新款毛衣正在奔向她家衣櫥的路上。

這一天,家住青海西寧市71歲的張玉蓮跟女兒打完電話,最后叮囑女兒不要再給他們買衣服了,原因是“多得放不下,我們老年人根本也穿不過來”。

張玉蓮常常感慨,以前還能把穿不著的衣服送鄉下親戚,現在農村條件好了,人家根本不要我們的舊衣服,“家里放不下,扔掉又太可惜!”

爆滿的衣櫥,“放不下,扔了又可惜”的困境。在今天,成為越來越多家庭需要解決的問題。據有關統計,2015年,中國內地生產的服裝為425億件,而每年被淘汰的舊衣物,綜合利用率不到10%。剩下90%,大約2600萬噸舊衣服進入垃圾桶,最終被填埋或焚燒處理,造成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等問題。

2006年開始,愛心捐贈舊衣服的公益活動得到熱烈響應。對捐贈者來說,一方面解決了存儲的負擔,一方面做了慈善,在情感上也有正面的延續,但隨著舊衣回收體系的發展,做慈善捐衣服,慢慢出現了新的變化。北京服裝學院教授郭燕告訴南方周末,“衣服最好的再利用就是二次穿著,所以把衣服捐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這是最好的。”但舊衣回收的可持續發展,還要依賴于更完善的回收產業發展。

捐贈只是廢舊衣物循環的一環

52歲的項楠在科研機構任職,他曾多次參加單位和社區組織的愛心捐衣活動,對于捐出衣物的去向和用途他從沒有收到過反饋,他說:“應該是捐給貧困地區了吧?”

和項楠有相似想法的,還有25歲的“北漂”顏維琦、45歲在北京事業單位工作的劉迎春、家住浙江紹興46歲的金女士。她們都參加過不止一次的衣物捐贈活動,包括捐給紅十字會,自行寄往邊遠地區,送給寺廟,投放到社區的“愛心捐衣”回收箱等。她們共同的出發點是“愿意無償捐給需要的人”。

據了解,顏維琦、劉迎春和項楠都不希望自己捐出的衣物&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