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十年:折扣越來越復雜、快遞越來越快、線上線下越來越無界
十年,這個節日重塑了人們對于購物的認知。銷售額從2009年的5000萬飆升到2017年的1682億元,擴張了三千多倍。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11月2日,四川成都,在春熙路步行街和紅星路廣場附近,開闊的地面上被一片巨型的紅色地貼電商廣告所覆蓋。
(本文首發于2018年11月8日《南方周末》)
十年,這個節日重塑了人們對于購物的認知。銷售額從2009年的5000萬飆升到2017年的1682億元,擴張了三千多倍。
從2018年9月開始,商家的工作團隊就開始預估,自己的哪些商品是賠錢的、哪些是賺錢的、不同產品的利潤點在哪里,綜合下來形成自己的折扣方案。
新零售的本質是讓消費變得更簡單,讓之前限制消費的種種因素通過技術的力量、數據的力量被減少、被降低。
2018年11月11日,是“雙11”線上購物節的第10年。
十年前的2009年,時任淘寶網CEO、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的張勇坐在辦公室里,和團隊想點子做個“購物節”,有人說“都能打五折就好了”,還有人說“要是能包郵也不錯”,這些意見都得到了采納,“全場5折、全國包郵”成了第一年“雙11”的主打詞。
當時,這場促銷活動的廣告預算只有1萬元,入駐商家也不情不愿,離活動開始只有兩小時時還有商家打電話要退出。最終只有27個品牌參與了這次活動。
在接下來的十年,這個節日重塑了人們對于購物的認知。銷售額從2009年的5000萬飆升到2017年的1682億元,擴張了三千多倍。
2017年10月,美國《福布斯》雜志報道,世界上僅有四個國家——美日英德——全年的線上銷售額超過了“天貓雙11”一天的線上銷售額。
增長總有天花板,十年來“雙11”銷售額的增速在放緩,從剛開始的同比增長1772%到2016、2017年兩年均為30%-40%的增幅。同時,幾乎所有的電商品牌,甚至內容付費產品都參與到了“雙11”當中。沖著“買一年送一年”的誘惑,有不少年輕人會在這一天買音樂APP的會員。
2018年11月5日,南方周末記者來到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天貓總裁靖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一切不可想象終將化為尋常,慢慢變成行業共識”。他表示,今年是天貓全面走入線上線下融合的日子,冰山上的是消費總額,下面是消費意愿,要通過解決技術障礙,讓它們更多地浮出水面。
越來越復雜的折扣
“雙11”十年,對消費者來說最直觀的感受是折扣越來越復雜了。
據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天貓折扣的復雜化是從2013年開始的,此前是統一的“五折+包郵”,此后出現了紅包、優惠券等組合方式。2015年起“五折”的口號消失了,優惠組合日益復雜,在2017年達到了復雜的頂峰,購物津貼、火炬紅包、定金膨脹、跨店滿減、疊加優惠、活動紅包……這些詞布滿了手機屏幕,消費者們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