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版”草間彌生:愛和波點一樣無窮
滑板、墨鏡、包袋……屬于草間彌生的標志性元素“波點”蔓延開來,在跨界合作中引發消費者一波又一波的驚呼:買!
據不完全列舉,草間彌生曾與LV、菲拉格慕、奧迪、蘭蔻等國際頂尖品牌進行過合作。近期,草間彌生和中國品牌第一次進行跨界合作,親自命名主題“IN THE NAME OF LOVE(以愛之名)”。
作為日本當代藝術圈的標志性人物,草間彌生以乖張的色彩,不羈的想象,在忠于自我的創作中被喜愛、被期待,讓觀眾只能驚喜欣賞、反復驚嘆。而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藝術衍生品,草間的執著追求始終根植其間——“對創作的熱忱和對全人類永恒的愛”。
面對藝術市場沸起的泡沫,草間以不變的熱愛力踞高點,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接出一條長線,不為隔離創作者和“門外漢”,只為融進文創產業的綿綿密網,站進藝術IP的利益圈。
IP升級:從泛娛樂到新文創
IP,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為“知識產權”。
2012年,騰訊提出"泛娛樂"的概念,積極構建泛娛樂生態,其核心便是IP,關鍵在于變現。
從興趣喜好到消費行為,是文創愛好者為IP愉悅買單;從米老鼠、papi醬到世界杯、甚至表情包,無所局限的是IP的延展力和影響力。6年沉浮, IP經濟已成為中國文娛產業發展的新形態。
來源:Unsplash
2018年4月,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將“泛娛樂”進一步升級,首次提出了“新文創”,希望通過強化文化價值,使IP更具生命力,獲得更大的影響力、更多的跨領域產品、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對藝術而言,新文創生態圈所提供的際遇,是主動脫離“被仰望”的“花香無人嗅”,亦是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魚和熊掌兼得”。
藝術濾鏡下的IP變現
新文創生態圈中,IP自身的創新性、可塑性和連接感固然是“變現”的硬實力,但其與商業結合的諸多形式,也是值得玩味的競爭點。
草間彌生與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合作推出的聯名系列,波點印花幾乎毫無懸念地出現在每件單品上,而村上隆則將其經典Monogram印花賦予了從未有過的色彩。
“朕知道了”膠帶、“靈仙如意”便攜筆記本、“千里江山圖月影”茶具套裝……當日常物品被賦予故宮博物院的獨創蘊意,便和不少消費者正對“眼緣”。
上海的K11、北京的Parkview Green僑福芳草地、和稀奇藝術開展全球獨家合作的艾美酒店……共同特征是通過舉辦藝術展覽、演出等,將藝術體驗與人文氣息活力互動、溫柔調和。
來源:Unsplash
從跨界、周邊(藝術衍生品)到空間裝置、藝術贊助,創想和收益的共鳴從不是藝術IP蓬勃生命力的無聲潛流,而是足以裹挾審美和體驗的美妙轟響。
不妨盡情釋放想象,這一切,有可能在同一時刻激情迸發。
共造文創新勢力
10月18日至21日,由雪佛蘭冠名的首屆“Woo青島!”城市創藝生活節在青島舉辦。當海濱城市邂逅創想和藝術,正如不懈探索創新,相信“夢,創未來”的雪佛蘭,將骨子里的熱愛和激情披做鎧甲,為未來而戰。
圍繞“Time up, Wake up!”主題,本屆創藝生活節分為“Woo-art/藝術精神”“Woo-design/體驗設計”“Woo-life/創新生活”“Woo-music/音樂無界”和“Woo-talk/大咖分享”五個主題,從跨界藝術、新潮設計、生活創意、音樂電影、頂級大咖分享等方面全方位呈現城市文化革新的魅力。
“Woo-art/藝術精神”展中,10+位藝術家齊約“論劍”,探討跨界藝術的魅力。李三水和他的創意熱店-W 野島2.0,南門書法創始人朱敬一,獨立藝術家林萬山,吉門文化創始人李季,行之建筑設計工作室創始人熊星,新媒體藝術策展人朱琪,新媒體藝術人李昊哲......通過多種新奇體驗帶來了最前沿的跨界藝術。
“Woo-talk/大咖分享”論壇上,20+位國內外的頂級大咖、高校學者、品牌創始人、跨界設計師等圍繞“從文創產業到產業文創”的核心論點,就生活場景、消費趨勢、生活美學、科技智慧生活、綜合空間等方面,一窺文創產業未來的發展之路。
其中,亞朵酒店高管、大悅城地產相關負責人等商界大咖帶來了有深度、有干貨的商業邏輯分享,也探討了未來在青島落地的可能。而一些創業者著眼于藝術+商業的無限潛能,帶來的是更具藝術美感與視覺震撼的文創案例。
和雪佛蘭支持文創的初衷不謀而合的是,現場的所有精彩均可被借鑒和復制到“青島文創新勢力”板塊中,以便未來打造出屬于青島這座城市的文創新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