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廚子、再做8年電影放映員 他寫的網絡小說憑什么流量過億
責任編輯:江英
先做廚子、再做8年電影放映員,他寫的網絡小說憑什么流量過億。
耳東水壽,一個做過專業廚子、普通電影放映員的網絡小說作家。2012年底,他帶著這個筆名,開始在天涯連載《民調局異聞錄》,一舉引爆網文圈,受關注程度堪比當年《鬼吹燈》、《盜墓筆記》。系列小說在天涯論壇、黑巖網等網站上點擊量過億,喜馬拉雅等有聲圖書點擊量過億,被天涯網評為2017年十大作品之一。
《民調局異聞錄》一寫就是六冊。系列作品將全部影視化,相關電視劇《無憂之地》已于今年9月正式開機,而《勉傳》作為其最新力作,也將于27日在廣州舉行讀者見面會。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靠著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后臺、一個非常聰明的朋友,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這都是我的想象。”
“我也想有一個聰明的朋友,他能幫助我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是在現實中,我還沒遇到這樣的人。不過想想現在,也挺好。”他笑著說,“我胖起來的幾十斤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電影越看越無聊 我決定自己寫”
2012年7月,陳濤注冊了天涯社區賬號。他想更低調一點,在姓名一欄寫著“兒東水壽”,在基本信息里留下一句,“一個寫小說的廚子”。
“起先寫了幾萬字,突然間發現我自己沒有筆名,感覺沒人用真名寫網文,我就起了這個名字。”耳東水壽,是陳濤的筆名。他按照偏旁部首把自己的真名拆開,起先叫“兒東水壽”,后來又改成“爾東水壽”、“耳東水壽”,一共三個。改來改去連陳濤自己都覺得好玩,“我就跟他們開玩笑,我這三個筆名就是拿來借錢的,借完就換一個。”
起先陳濤從沒想過自己會寫網絡小說。父母都從事電影放映工作,陳濤從小就熟悉電影院的環境。“我爸說,不行你以后就去放電影。”不出意外,畢業之后的他在大連華臣影城二七廣場店里當了一名放映員,每天按部就班的放映電影,一干就是8年。
這8年里,陳濤看過的片子不計其數,各式各樣的劇情輪番上場,陳濤卻越看越沒了興趣。“電影越看越無聊,越看越覺得劇情沒什么意思。”陳濤總調侃自己是個愛挑刺的人,發覺電影劇情總不合心意,他便動了自己寫上兩筆的念頭。
回家之后他在天涯開了一個新帖,對著電腦坐了一晚上。2012年7月18日,《民調局異聞錄》的第一章在天涯上發了出來。“1987年,大興安嶺遭遇了一場罕見的森林大火……”這是故事開篇的第一句話,也是系列小說的開始。
“最開始也沒想好要寫點啥,只是我這個人比較異想天開。”陳濤說自己小時候專注力就不夠,思維比同齡人都要跳躍,很容易想到一些“虛無”的東西。別人和他一起聊天,對方說西他想東,思緒總是不受控制的跳躍。陳濤猜想,這也許是自己“腦洞”比別人都大的原因。
即便他如今的成就都在網絡小說領域,陳濤坦言這并不是自己的初衷。2011年陳濤的孩子出生,周歲將至,身為人父的他想寫一本小說給孩子當禮物。“不指望小說能紅火,只希望在他還小的時候,給他一個禮物。只是我沒有條件,也沒有能力給他更好的生活。所以我想寫本書。”《民調局異聞錄》最開始的設定是冒險題材小說,陳濤說希望孩子長大以后,爸爸也能教他一點什么。
“誰知道后來寫偏了,竟然偏到異聞小說去了!”陳濤笑著說,“就這樣吧,將錯就錯。”
“有時候我寫完幾萬字,一抬頭,有幾秒鐘我的大腦是空白的。”
《民調局異聞錄》是耳東水壽寫的第一部小說。隨著體系架構的豐滿,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實體書共六冊,另有后傳和插敘。故事講述了主人公沈辣同孫德勝,被調入一個叫“民俗事物調查研究局”的神秘機構后,發生的一系列離奇而又刺激的故事。他們二人在一次次超自然事件中逐漸成長,在這個世界,去解開另一個世界的真相。
某知識問答社區里,有網友留言評價陳濤的小說。“現在有人問我最喜歡的,我還是選《民調局異聞錄》。在十幾歲的時候我接觸了它,從此我真的對民調局產生了一種向往,以及那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
國內網文圈從開始到現在,相關題材的創作熱度始終不減。為什么喜歡讀超自然小說?陳濤覺得這和傳統環境脫不了關系,更是普通人在規矩生活里對突破的渴望。“我的小說有它自己的世界觀,就像是在另一個世界里發生的故事。”
陳濤決定從事小說寫作后,就把大量的時間放在創作上。平常有空的時候,他就帶個筆記本,跑去家附近的咖啡館,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時候我寫完幾萬字,一抬頭,有幾秒鐘我的大腦是空白的。我會搞不清自己在哪里。”在普通世界里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又在完全架空的小說世界里悶頭創作。陳濤說,有時候不同世界的界線也會模糊,甚至會懷疑筆下的東西是不是自己所寫。“當小說世界產生了它自己的運行邏輯,我就只是被故事推著走的那個。”
隨著寫作的深入,陳濤開始陸陸續續收到各種反饋的聲音。有網友要求他寫出一個故事新轉折,有網友建議他更改故事的走向,也有網友想讓他把“死了”的角色再“救回來。”
陳濤很在意小說創作的邏輯,有時候某些角色真的需要發生改變,他會堅決的改變角色命運。“其實對于作者而言也是一個取舍,這其中也會有糾結。”陳濤覺得,人物和劇情命運的轉折會讓故事的可看性和真實度更高,但往往寫到某些片段自己都會受不了。
“他們可能不信,即便這個故事99%都是我的幻想,但當我寫死一個人物的時候,自己也會流淚。但生活這個東西,它就是曲折的,沒那么多圓滿。”
“我做不到的,就讓我小說的主人公去做”
做了8年放映員,又在網絡小說圈子浮沉6年多,陳濤說,也沒覺得后悔。“不說別的,收入變化真挺大的。”陳濤回憶曾經做放映員的日子,靠著一份微薄的工資維持生活,如今轉行寫網絡小說,胖了的幾十斤就足夠說明情況了。“我喜歡吃嘛,以前也就只能忍著,現在真算是放開吃喝了。”
以前的老同事驚訝他離職,他自己倒是很享受。“怎么說呢,有人覺得這個工作不夠正經,但是我覺得不錯,條件生活也比原來更好了,挺知足的。”陳濤心里清楚,大眾對于網絡文學的討論聲音從未停過,有人踏進這個圈子做明星夢,有人站在圈子外貼一個“快餐文學”的標簽。“什么是正統呢?魯迅先生說,本來都是沒有路的啊。”
他筆下的主人公角色,正義且有擔當。更重要的是,主人公身邊有一個聰明的朋友和強大的支持。“我知道,我寫的人物都會有我的影子,就像我也想有一個聰明的朋友和靠山。”在現實生活中不曾有過的、曾經強烈渴望擁有的,陳濤選擇讓筆下的主人公幫他承擔。
如今他除了寫寫小說,偶爾也會參加讀者見面活動,生活節奏比原來快了許多。“怎么說呢?原來做電影放映員其實很孤獨。”陳濤回憶曾經的日子,每天封閉在安靜的放映室里,對著冷冰的機器小心負責。“雖然寫作也是孤獨的,不過我能和書里的人物交個朋友,彼此安排著各自的生活吧,這樣就好。”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