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縣長”朱永德
因收受扶貧款禮金被調離卻獲近萬群眾簽名挽留 ,是這個渴望發展的小城放大了他勤勉實干的一面,還是他親民的態度掩蓋了其收受扶貧款的另一面?而到底哪一面,才是一個真實的朱永德;抑或多面合一,才更接近于復雜的真實?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王霞
因收受扶貧款禮金被調離卻獲近萬群眾簽名挽留
在貴州小城織金,市民于街頭拉起條幅,簽名挽留牽涉扶貧資金案被調離的縣長朱永德。這被稱為 “織金史上唯一群眾自發的挽留活動”。
一個“使織金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跨越式發展”的縣長,一個為殘疾人解決謀生手段的縣長,一個熱衷于在當地網絡論壇上與網民聊天的縣長,同時又是一個“收受扶貧款禮金”的縣長。
在2007年連任縣長后,他曾在演講辭中說: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時。
市民坦承:很多人從織金的發展中得到了實惠,才“出于私心”挽留。對“能吏”的期待,是否正是這個偏僻城市諒解朱永德收受禮金的原因?
是這個渴望發展的小城放大了他勤勉實干的一面,還是他親民的態度掩蓋了其收受扶貧款的另一面?而到底哪一面,才是一個真實的朱永德;抑或多面合一,才更接近于復雜的真實?
“強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繼續留任織金縣長”。6月6日,在貴州中西部小城織金縣,有市民拉起條幅,簽名挽留他們剛剛因牽涉扶貧資金案而被調離的縣長。
前來簽名的人絡繹不絕。老百姓不愿意縣長離職,這是“織金史上唯一群眾自發的挽留活動”,一位網民在當地論壇中說。與此同時,從6月5日開始,當地網上論壇里出現大量或挽留或表達不舍之情的帖子。
網絡帖稱,因牽扯該縣扶貧辦主任私分國家扶貧資金案,縣長朱永德被調離。之所以挽留,則是因為朱永德被普遍看作“織金歷史上少有的好縣長”。朱主政織金六年時間,被認為是該縣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時期。
簽名活動是自發還是有人幕后策劃?朱永德作為一縣之長,所犯何事,政聲如何?這個地處西部山區的小縣城,又為何出現此番舉國少見的事件?6月7日之后,當地論壇上有關于此的帖子被悉數刪除,挽留活動亦無有下文。南方周末記者在當地采訪期間,織金官場人士均避而不談,而街頭巷尾,民間則對此仍熱議未了。
“萬人簽名留縣長”
6月6日上午11點左右,織金縣中心,財神廟。在廟墻下擺配匙攤的胡師傅看到,幾位市民在廟門邊的圍欄上扯起了橫幅,鋪上了條條紅布。這里毗鄰縣政府大樓,又是三岔路口,不一會兒,許多人圍了上去,財神廟門口立即熱鬧起來。
橫幅上寫著“強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繼續留任織金縣長”。“朱縣長要走了?”一些人露出驚訝的表情。胡師傅也是才知道這個消息,他聽到人們議論紛紛。
紅布條邊擺著黑色的簽字筆,有人在一邊解釋“不希望朱縣長走的可以在條幅上簽名”??椊鹑说谝淮闻龅竭@樣的事情。不停有人過去寫上自己的名字,有人還寫下幾句話或者臨時編寫的詩。“簽名的有上千人。”胡師傅粗略估計說,其中有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也有公務員,甚至包括六七十歲的老人和殘疾人。因為要照顧生意,他并沒有持續關注這里,簽過名之后就離開。他說,擺攤的地方原來是一個斜坡,一下雨就滿是泥濘,而整修后現在這里成了步行街,不僅平整,相關部門還給他們劃好攤位,在這里攬活并不收費。步行街項目是在朱永德主導下修建。
中午的時候,在市政府廣場前尚未竣工的屋子上,又有人掛上了新的橫幅:贈織金縣人民政府朱永德縣長。一個40歲左右的婦女,簽完名離開后,許久又折回拿出一張剛打印好的感謝信貼在簽名橫幅邊。
活動越來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