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精英——王志強:佛系人生,舍得人生
在采訪王志強之前,有過很多種設想。一個來自東北、扎根杭州,拼搏多年的商人,一定會有很多心靈雞湯般讓人興奮的故事。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些商場上的世俗故事,而是王志強那種經歷過浮沉,仍能保持善念,淡然、豁達的處世態度。
如果說從商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很多人看來是利益,多年信仰佛教的王志強卻將情誼看的比利益重要,認為幸福感遠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有一個詞叫法喜充滿,就是通過學習,得到了快樂,得到了滿足,得到了智慧,得到了自在,就會很幸福。“人生難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一句話道出了他的價值觀。
因緣開始,因緣堅持
說起與奧迪的故事,王志強是以“緣分”二字作為總結。1999年,王志強舉家從東北來到杭州,開始做鋼材貿易。由于鋼材貿易的起伏很大,秉持著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原則,王志強跟幾個合伙人商量著進行多種經營。恰逢奧迪正在招商,就決定投資一下試試,沒想到這一試就是15年。
開始靠的是緣分,能夠長久經營就要靠感情。有人說:愛一行干一行,王志強卻認為要干一行要愛一行。接觸奧迪之后,王志強從跑江湖做貿易,開始成為正規軍,“確實是奧迪培養了我,教了我很多我原先不懂的。”王志強說。
與貿易相比,汽車銷售確實有太多不同。王志強總結道,經營鋼材貿易大致可以概括為三步——拿錢給鋼廠,鋼廠發貨到庫,從庫中分發出去,從中賺取差價,這與汽車銷售之間的差別就很大。
“剛做4S店時,禮儀培訓、經營培訓等對我們來講這一切都是陌生的。從零開始,這個過程對于我們來說非常痛苦。”王志強說。痛苦并不是放棄的理由,相反,王志強身上天生帶著一些挑戰的基因。從部隊轉業之后,他經營過很多業務,建材、木材、化工、香煙、糧食等等他都經歷過,每一段經歷都積累成為他善于學習和總結的性格。
剛開始時,王志強對汽車行業知之甚少,在所有的奧迪活動和培訓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為不了解,所以更需要學習和成長。在一段時間后,無論是銷售、服務,還是技術、市場,王志強都完全掌握。他的店2004年開業,2008年就拿到了全國的銷量第一,還獲得過集團的最佳經銷商獎項。
2008年獲得全國銷售第一時,是王志強接觸汽車銷售的第四年,他已經摸索出脈絡,對奧迪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他曾做過一個PPT,總結了為什么奧迪能夠在中國市場成功,換一種說法或許能夠理解為:為什么王志強相信奧迪能夠在中國市場成功。他回憶道,當時PPT里有一個畫面只有兩個元素——孔子和奧迪標志,就是為了表示,奧迪的成功就是和中國的文化結合在一起的成功。奧迪講內斂,中國文化講中庸,所以二者的結合才如此合適。
今年已經是王志強與奧迪合作的第15年,即使遇到了困難,王志強仍舊堅持“干一行愛一行”的初衷,“既然選擇了奧迪,就要勇敢往前闖,跟著奧迪走。”
學會吃虧
開店、經營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這其中也會有很多挑戰。4S店除了涉及銷售,還涉及服務,每天要應對消費者的各種問題和投訴,這也成為王志強修行的一部分。這么多年下來,王志強始終堅持的就是四個字——學會吃虧。
“作為一個經銷商,你要把客戶當成自己的朋友。而且在處理疑義的時候,你一定站在客戶的角度上,理解客戶。”王志強回憶道:一次,一位女同志領著她兒媳婦來到店里,因為車輛出現問題來到店里鬧??梢韵胂?,如果處理不好,場面很可能會失控。所以,他的解決方法是首先不能回避,安撫好客戶的情緒后,馬上解決問題。“買車花了三四十萬,突然間出了問題,誰都會心情不好。不要總想著我是企業,我一定不能吃虧。”王志強說。
每一次有客戶來找他解決問題,總是能得到自己覺得最為滿意的結果,當然這個結果背后一定是王志強舍棄了自己的部分利益。有人會覺得商人始終要以利益為重,但在王志強眼中,比利益更重要的是與客戶的關系。
人生是一盤大棋,在這里迂回一下,可能就會在另一處積累了能量。用佛教的話講,就是福報在后面。很多人找王志強買過車后,都還會回來。因為知道面對問題,他不會逃避,即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會幫忙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店內每年通過客戶轉介紹能夠帶來新車銷售100多輛,這個數字足以證明客戶對他的信任。
你現在所承受的,都是你起心動念所造。你將來所擁有的,都是你當下舉手投足而來。“學會吃虧”的原則背后其實蘊含著一種善良,作為商人,王志強身上的善良才是最難堅持的。有一種說法是,世界上的所有銷售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推銷。在王志強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他的善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他吸引客戶,即使這背后更多的是希望從他身上獲得利益。要知道,付出了善良可能不會馬上回報,但一定會在另外的時間點得以彌補。
當信仰變為生活
王志強家的書柜里有很多關于佛教和儒家的書籍,從1995年開始接觸,到如今這些已經成為他重要的人生信仰,并影響了他的生活,為此他不僅吃素20年,更將這些佛法、道理應用于生活中。
從佛學中,王志強首先收獲的是“舍得”的精神。在經銷商的圈子中,很多人都喜歡稱他為王大哥。這個稱呼不僅是因為王志強做奧迪15年的經驗所致,更重要的是在王志強身上有一種大哥的責任感和安全感,“誰有困難我都會去幫”是他這么多年一直堅持的原則之一。所以,他才會在奧迪經銷商中間具有很強的號召力。也正是舍得的精神,讓他的客戶最終都成為他的朋友。
一味地“舍得”和以善待人并不等同于沒有管理,在這方面,王志強更加崇尚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例如,他將《荀子》中“天地君親師”的思想稍作更改,演化為“親師君”的管理理念。首先,將員工當作親人來關心;其次在工作中,有員工不懂或者做不到的地方,王志強會先教給他,讓他了解學習;最后如果再做不到,此時才是“君主”,要給予一定的處罰和懲戒。
以佛教的善心待人,以儒家的道理服人,這便是王志強的管理之道。這樣管理理念下建設的企業自然也收獲了很多員工的信任,甚至有員工會在離職前會跟王志強說:“王總,我知道,離開利華永遠再碰不到像你這樣的好領導。”
如果問王志強有什么商業理想和抱負?是否想建造一個更大的集團?或許有些過于世俗。在他的眼中,所謂的成就感、幸福感不只來源于完成那些“一個億”的小目標,更重要的是不能違背本心。
現代社會大多會以金錢來作為衡量成功的標尺,但形成的這種豁達大度的人生觀安知不是另一種成功呢?“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