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酸堿體質之父”發公開信質疑媒體 院士否認支持“酸堿理論”
責任編輯:張亞莉
繼美國“酸堿理論”提出者羅伯特·歐·楊(Robert O. Young)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并當庭承認“酸堿體質理論”是個騙局后,近日,有媒體對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聲稱“促進酸堿平衡”的“第六要素”堿性保健品,也提出了質疑。
該公司的董事長,正是號稱為“中國酸堿體質之父”的梁雙林。
梁雙林在采訪中堅稱“是美國人歪曲了理論,酸堿理論不會錯”。11月12日,雙林海洋生物公司官網便刊登了致某媒體記者的信,發出12項聲明,又上傳了11份材料作為“證據”,維護酸堿理論和“第六要素”有效性,并聲稱“律師函隨后寄到報社”,擬提告質疑媒體。
調查:
證明產品有效的研究報告,僅是個細胞實驗
南都記者查詢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官網顯示,梁雙林是我國“人體健康與酸堿平衡”理論的首位倡導者,明確提出:酸性體質是健康新殺手,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極力呼吁預防酸性體質等。
酸堿體質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美國專家羅伯特·奧爾德姆·楊被判罰1.05億美元。
酸堿體質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美國專家羅伯特·奧爾德姆·楊被判罰1.05億美元。
每打開該網站,“致媒體信”便會自動彈出。南都記者仔細閱讀12點聲明,并對比其提供的材料,發現證明其產品幾丁聚糖(第六要素)能夠調節“酸堿平衡”最關鍵的報告,是一份針對細胞的測試。
江蘇雙林海洋刊登公司官網的“致媒體信”。
根據官網提供的補充材料顯示,《關于幾丁聚糖(第六要素)調節細胞酸堿平衡的實驗報告》,是由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實驗室做出的,時間為2005年10月20日,實驗報告有附有印章,標明“南京大學科技合同專用章”的字樣。
研究報告顯示,實驗采用了不同來源的細胞,包括鼠肺成纖維 L929 細胞,鼠單核巨噬細胞 Raw264.7,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 HUVEC等。實驗結果證明“對于實驗所用各種細胞系,當細胞處于酸性培養環境一定時間,并出現生長情況不正常甚至開始死亡的情況下,加入幾丁聚糖可以有效調節培養環境pH 值,使細胞生長狀況明顯好轉。”
有醫生提出疑問,稱單純針對細胞證明幾丁聚糖能夠改善細胞培養環境的pH值,并不能夠證明人體通過服用方式能夠獲得同樣效果。要想證明幾丁聚糖能夠改變人體的酸堿環境,應該直接面向人群進行臨床測試。
刊登在江蘇雙林海洋官網的廣告,提及產品能夠促進酸堿平衡。
而作為研究報告的提供方,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實驗室研究人員,回應媒體表示,在研究幾丁聚糖時,確實做過酸堿對細胞影響的實驗,但沒有在動物及人身上做過實驗,與現在討論的人體酸堿理論是兩回事,而且這個研究后來也沒有發表論文,實驗室所有學術成果以論文為主。實驗室查閱相關記錄表示,也沒有以實驗室名義為任何公司和產品做過鑒定。
追問:
聲稱6個知名專家支持酸堿論,記者求證獲專家否認
在雙林海洋官網發出的12點聲明中,多次強調“酸堿論”獲得很多國家知名專家的支持,并明確“點名”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中央首長保健醫生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卞志強教授、運動生物化學專家馮煒權教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何國疆教授等6位專家學者。
其理由是,2001年9月4日在科技日報發表的《酸堿失衡健康新殺手》報道中,采訪了這些專家學者,并作了整版報道。
南都記者翻查該報道,發現文中確實引用這些專家的言論,如“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學專家何國疆教授研究認為,在正常的pH值條件下,體細胞和免疫細胞的活性較強并且有很大的抵抗力,一定量的癌細胞將被吞噬和消滅”;“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卞志強教授認為,通過調節機體的酸堿平衡,能調整全身的免疫功能、代謝功能,如降低血糖。”
然而,以上專家都并未表示,幾丁聚糖(第 六 要素)能夠維持人體酸堿平衡。而在該報道中,明確提出第六要素能夠促進體內酸堿平衡的意見,正是來自時任南通洞庭水殖雙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梁雙林,當時的報道引用了其做出關于“第六要素”改善酸性體質,促進體內酸堿平衡的機理的兩方面解釋。
為了進一步求證,南都記者也成功聯系了被“點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陳院士表示,目前國內并沒有開展對大的人群酸堿水平的研究,更不知道中國人群血液或尿液中的酸堿情況,與人體健康或者疾病有何具體關系。“目前國內沒有這樣的數據和調查,我們不好直接提出酸堿體質的學說,也會不被公認,我們還是需要看數據,沒有數據就不好發表意見”。
延展:
“第六要素”有保健品批文,但未提酸堿調節功能
在公司聲明中多次提及的幾丁聚糖(第六要素)為何物?
據了解,幾丁聚糖是一種海洋貝殼提取的不能吸收的糖分,也稱為動物纖維素,有類似植物纖維素的作用。
該公司提供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生產批文截圖顯示,該公司生產的“第六要素牌幾丁聚糖膠囊”屬于國產保健品,于1998年7月24日獲得批準文號,其保健功能顯示為“調節血脂、免疫調節”,但并未出現任何關于“酸堿平衡”、“酸堿調節”的字眼。
江蘇雙林海洋官網在13日又放出13份材料。
雙林海洋也在聲明中承認“我們生產的第六要素保健品是國家衛生部1998年批準的健康產品,不是為推廣酸堿平衡相關知識而生產的。”
南都記者以消費者身份撥打免費熱線電話咨詢第六要素保健品,接線人員也表示,對于第六要素膠囊的功能請看說明書,這是保健品,不是藥品,不敢說它能促進酸堿平衡。
雖然“酸堿平衡”并不是被國藥監局承認的保健功能,但南都記者瀏覽其官方網站發現,企業官網首頁的宣傳圖片便顯示“補充第六要素,改善酸性體質促進酸堿平衡 創造健康人生”的廣告語。
在其第六要素內銷產品的介紹中,也在強調“本品能維護細胞液的酸堿平衡,恢復受酸性物質影響后的細胞活性。”容易讓人認為“酸堿平衡”是該公司生產第六要素保健品的主要功能。
專家:
人體并不存在酸性或堿性體質說,也不能通過飲食來調節酸堿度
面對“酸堿理論”的爭議,近日南都記者也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教授葉艷彬。
南都:人類存不存在“酸性體質”這一說?
葉艷彬:人體并不存在酸性體質或者堿性體質的說法。健康人群身體血液、淋巴及細胞液的pH始終維持7.35-7.45之間,呈現弱堿性。正常情況下,酸堿物質在體內的濃度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人體會對其進行及時的自我調節,我們發現尿液有時偏酸性有時偏堿性,那正是身體通過多排泄酸性物質或多排泄堿性物質來調節身體的酸堿平衡的表現。人體這種調節能力屬于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證身體能隨時處理進入體內的酸性或堿性物質,使人體始終處于弱堿性狀態。
南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體內酸堿度?
葉艷彬:不能通過飲食來調節身體酸堿度。食物的確可以被分為“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但其實是指食物經燃燒后所得灰分的化學成分溶于水后生成的酸堿性溶液。實際上,食物被攝入人體后,要經過消化、吸收和各種復雜的代謝反應,形成數以千計的產物。這些產物有酸性、堿性,還有很多呈中性。而這些產物的酸堿性其實已經與攝入食物的灰分沒有直接關系了。人體體液的酸堿度正是上述各種代謝產物綜合平衡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僅僅由食物燃燒后的幾種礦物質灰分就可以決定的。
南都:服用如幾丁聚糖等保健品是否有效調節人體內酸堿度?
葉艷彬:能調節人體酸堿度的只有大量服用或者靜脈輸入酸或者堿,就如不能通過飲食調整人體酸堿度一樣,通過保健品是不能有效調節人體酸堿度的。保健品有很多都是夸大了其效果,存在欺騙成分。幾丁聚糖是一種海洋貝殼提取的不能吸收的糖分,也稱為動物纖維素,有類似植物纖維素的作用,但是并不能調節人體酸堿平衡。
南都:酸性環境真的會容易導致我們患癌嗎?
葉艷彬:“酸性體質易導致癌癥”系無稽之談。癌癥是身體組織細胞受到“致癌因素”刺激后發生的惡性改變。目前學界公認的致癌因素有:物理因素如放射線等,化學因素如苯等和生物因素如黃曲霉毒素等。各種因素的致癌機制復雜多樣,但是沒有證據顯示“組織細胞的酸堿度的改變”是致癌因素。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