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首次重污染,困擾京津冀的不光有霾,還有霧

雖然2017年以來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顯著下降,但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仍是全國污染物排放強度最大的區域。

本次污染過程,華北區域高濕度是其顯著特征,多個城市有大霧出現。多種不利氣象條件綜合作用,是本次污染過程的重要成因。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18年11月14日,北京PM2.5指數超過三百,達到重度污染級別。圖為游客戴口罩游覽景山公園。(東方IC/圖)

雖然2017年以來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顯著下降,但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仍是全國污染物排放強度最大的區域。

本次污染過程,華北區域高濕度是其顯著特征,多個城市有大霧出現。多種不利氣象條件綜合作用,是本次污染過程的重要成因。

立冬過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又一次被灰霾籠罩,11月14日13時,北京空氣質量指數為301,達到了最重的六級嚴重污染級別,PM2.5小時濃度也達到了261微克/立方米。而此前的北京、石家莊、保定等13個城市空氣質量都達到了重度污染水平。

京津冀部分城市的能見度不足50米,交通事故頻發,段子手也重出江湖,還有網友調侃將11.14設為“第二十五個節氣:立霾節”。

不過,造成能見度差的原因不只有霾,還有“特強濃霧”。

本輪重污染主因是什么?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物排放量大&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