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生活筆記 | 臺中
今天下午,臺中女中的大禮堂,會和中部的讀者小聚——彰化的、苗栗的、云林的、大臺中的、海邊和山里的……
這一場,我跟出版社說:特別鼓勵國文老師帶學生來好不好?
責任編輯:朱又可
“是的,我們用文學共老了。”
一
上一次在臺中公開見讀者,大概是十多年前了。
今天下午,臺中女中的大禮堂,會和中部的讀者小聚——彰化的、苗栗的、云林的、大臺中的、海邊和山里的……
這一場,我跟出版社說:特別鼓勵國文老師帶學生來好不好?
我感念從小學到大學教過我的國文老師;他們教的字和詞,他們帶孩子們朗讀的詩,他們激發少年辯論的文章,他們對文字、文學、文化的態度,一點一滴都是美學工程、思想育成的底層基礎。
文學是體會人生的第一道門。
中部人,好久不見。
二
那幕后辛苦的人,是你最看不見的……
但是我們心里應該明白。
三
嘿,我也是那“幕后”工作的人呢……
每一場,因為不同地方的讀者不同的組成,我都重新備課,所以沒有一場的內容是一樣的。
今天為最后一場——臺中場——備課的標簽五顏六色的,配Tabasco。好看吧?
讀者當場給龍應臺的“手寫信”
四
為文字、為意境、為美、為心靈深處的尋覓,我們朗讀,在一個中學的禮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